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通俗西藏史(一百三十二)——赤岭和盟的前奏的读书心得


2023-05-06 21:54:03 ,,,,


原创2022-11-02 07:30·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

喜欢听音频的朋友可移步喜马拉雅,搜索《通俗西藏史》,老布充满大碴子味儿的口音,将扑面而来!

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藏史德云社的老布,又来啦!

前面三期咱们借吐蕃大相韦达扎恭禄被杀做窗口,分析了尺带珠丹执政前期,吐蕃国内政治博弈的走向。虽然可能会有人感觉这些内容比较枯燥,但说实话,吐蕃国内的政治博弈是很多问题的基础。就拿达扎恭禄被杀的案例来说,搞不清楚吐蕃尚与论的博弈,单从史料记载上几乎不可能弄清楚,他究竟是怎么死的。

我们下面要讲的赤岭会盟也是类似的情况,不搞清楚这段时间的背景,你就很难看清楚,唐蕃为啥会在706年(神龙会盟)、714年(河源定界)、733年(赤岭会盟)、736年(凉州定界)连续四次会盟议界,而下一次的唐蕃会盟,都到了765年的永泰年间。

会盟的密度如此之高,说明会谈根本就没解决什么问题,而且会盟的结果双方都不满意。于是,我们就能从历史记载上看到,每次会盟墨迹未干,紧接着都会爆发一场恶战。

今天我们就把四次会盟放在一起,串联一下,来看看这段时间里唐蕃之间的博弈。

706年是唐中宗的神龙二年,所以这次唐蕃之间的首次会盟,史称神龙会盟。

这次会盟背景是唐蕃已经打了将近四十年,战场态势基本趋于稳定,而且双方都打得心烦意乱。吐蕃这边是在干掉了噶尔家族之后,国内政坛一直都在激烈博弈,需要一个舒缓的外部环境。唐朝这边是后突厥对北方的压力太大,不想在吐蕃身上浪费太对精力。

所以在中宗李显和没庐赤玛伦的首肯之下,双方以黄河为界议定了边界,还划分了一块缓冲区,也就是所谓的“闲壤”。

但实际上,这次会盟的成果双方都没太当回事儿,协议刚签订不久,就出现破坏协定的举动。

到了714年,吐蕃又来要求会盟,这就是河源会盟。

这次会盟的前因后果,我们之前讲过了。

说白了就是,713年睿宗李旦将九曲送给了吐蕃,吐蕃想把内容落在盟誓文书上,然后顺便再聊聊安西地区的边境划分。

当时的唐朝正在调集军队,策划北伐后突厥,并且已经任命宰相姚崇亲自挂帅。所以面对吐蕃和谈的要求,李隆基答应了,但从心里来说,他不愿意承认九曲之地的归属,结果会谈双方不欢而散。

既然会谈拿不到想要的东西,吐蕃就想在战场上拿到,于是就在会谈尚未结束之时,坌达延和乞力徐就对陇右发动了进攻。

这时候,还有一个背景资料需要注意,就是吐蕃朝臣排位第一的坌达延于714年去世了,韦氏大相乞力徐获得了独立领兵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乞力徐当然有发动战争,获取更高权威的冲动,

于是在714年到717年,吐蕃在河陇反复尝试,但收效寥寥。反倒是唐军将领对九曲之地,发动了多次进攻。

河陇战事的不顺利,让吐蕃开始联系其他的小伙伴。

715年,吐蕃联合大食,共同进攻拔汗那国(今中亚之费尔干纳),驱逐亲唐的国王,立了一个傀儡国王。监察御史张孝嵩率军援救,出龟兹数千里,屠三城,驱逐大食、吐蕃扶立的傀儡国王。

同年,吐蕃又联系上了后突厥的默啜可汗,联兵攻击西域唐军,被北庭都护郭虔瓘[guàn]痛击,献俘于长安。

《册府元龟》记载,李隆基得知唐军大胜之后,得意洋洋地写道:“默啜残凶,倔强边徼[jiǎo],吐蕃小丑,孤负圣恩。”

随后在716年(开元四年)唐军再次取得大胜,三路唐军挥师北伐,杀默啜可汗,传首京师。曾经辉煌一时的后东突厥汗国,几乎濒临灭亡。

同一年,松州都督孙仁献大败蕃军于松州城下。

连续不断地打击,让吐蕃重新回到了谈判桌上,当年八月吐蕃使臣,以金城公主的名义“献金盏、羚羊衫段,青长毛毯各一。”

次年(717年,开元五年)三月,吐蕃使臣再次来到长安请和,这次来的蕃使还带着金城公主写给李隆基的书信。

在这封书信中,金城公主说:“此间宰相向奴奴道,赞普甚欲和好,亦宜亲署誓文。往者,皇帝兄不许亲署誓文,奴奴降蕃。事缘和好。今乃搔动,实将不安和。矜怜奴奴远在他国。皇帝亲署誓文,亦非常事,即得两国久长安稳,伏惟念之。”

事情发展到这里,似乎一切都有走向和平的趋势了。

但就是在这一年,西域发生了一个巨大的变化。

曾经长期作为唐朝盟友的突骑施,逐渐发展成了一支可不忽视的力量。突骑施首领苏禄重建了突骑施汗国,不再听命于唐朝,吐蕃随即与突骑施联合,兵围大石城和拨换城。安西唐军发动葛逻禄和西突厥部落兵实施了反击。

也是在这一年,陇右唐军主动出击,在节度使郭知运的率领下,深入九曲大败吐蕃,献俘长安。

718年(开元六年)五月,唐朝重新拉住了突骑施,封苏禄为左羽林大将军,金方道经略大使,封顺国公,食邑三千户。次年十月,又册封苏禄忠顺可汗,承认了他可汗的地位。

也是在这一年,唐朝将碎叶镇让给了突骑施,于是碎叶川东西全都成了突骑施汗国的领疆。

失去突骑施这个盟友,吐蕃在西域空前孤立,于是在718年的十一月,再次带着国书到长安谈判。

《册府元龟》里很详细记载了吐蕃使臣带来的国书,里面大概说了这么几件事:

1、当年神龙会盟的时候,唐朝的宰相、仆射、尚书来了一堆,都在盟书签字了。吐蕃这边的宰相,也一样在上面签字了。

现在这些人都死得差不多了,还是再签一份协议吧,有头有脸的人都在上面署个名,双方都有个交代。可现在皇帝舅,您不答应重新签字,这不太好。

2、上次协议签订了以后,唐军首先破坏盟约。

张玄表在安西打,李知古在剑南打,我们也不能光挨揍不还手不是,所以我们也打了。您看这事儿也不赖我们对不?!

3、这些以前的烂账,咱也别扯了。

过去的事儿,不管赖谁,都过去了。咱往前看,恢复以前的和平状态,这不是大好事嘛!现在您老是说以前签署过协议了,我们觉得还是应该再签一下,把之前没明确的地方,重新明确一下。否则的话,嘴上老说和好,但心意不专,对谁都没处。

另外,之前唐朝来信质疑乞力徐在边境调集军马,这是正常的军事换防,不是我们要发动进攻。

还有一点,去年秋天郭知运在白水附近筑城,这地方是上次协议规定的缓冲区,也就是“闲壤”。我们知道了以后,也对应地建了一座城,这不算我们破坏盟约。

4、最后一点是唐朝质疑我们和突骑施之间的联系。

之前吐蕃联合突骑施进攻安西,这是确实发生的事情,尺带珠丹到也没否认。他在国书是这么说的,之前确实联系过突骑施苏禄,但那是时候咱不是关系不好嘛,您要是觉得不合适,以后我们不联系啦!

但是呢,您现在派使臣联系上了突骑施,结果您不让我们联系,这是不有点双标了啊。要是你们不联合突骑施,我们也不找他们。或者,您要是答应了合盟呢,我们也不联系他们啦。要是您不答应呢,那我们该联系,还得接着联系。

吐蕃国书的基本意思,就这些了,您觉得李隆基能答应吗?!

当然不能答应了。

尺带珠丹要求重新签署盟书,就是要把九曲的归属写进去。但李隆基听见九曲这俩字就想掀桌子,根本就不可能答应。唐朝的边将也知道李隆基心里是咋想的,只要有机会就带兵往九曲里冲,抢了吐蕃的牛羊和人口,回来换皇帝的赏赐,自然也坚决反对签协议。

至于联络突骑施的问题,李隆基就更不能答应了。

突骑施汗国的崛起,代表着唐朝执行了几十年的西域政策破产,长期被唐朝扶持的阿史那王族,根本不是突骑施的对手。这时候的突骑施汗国,已经成了可以在西域单挑大食、唐朝、吐蕃,这三大霸主的存在。所以,突骑施首领苏禄才会同时娶了唐朝、吐蕃、西突厥三个公主。也就是说西域的三大势力,都想拉住这个冉冉上升的力量。

这时候,尺带珠丹让李隆基不联络突骑施,您想想他能答应吗?!

另外还有一点,从唐朝的观点上说,他们其实一直都把吐蕃当成属国看待。可从尺带珠丹的国书上看,处处在争取一个平等的国与国待遇。也就是国书里说的,你不联系突骑施,我也不联系;你要是联系了,那我联系,你也管不着。

这种你做初一,我做十五的态度,李隆基是无论如何接受不了的。

所以,谈判的结果不问可知,一定是谈不拢。

甚至可能就在谈的过程中,陇右节度使郭知运就下手了,他带兵“掩至九曲,获铠甲及马、羊、牛等数万计。”

此战献捷长安之后,郭知运升职为鸿沪卿,御史中丞,加封太原郡公。李隆基的这种做法,不就是在鼓励边将,能打的都出去打,打赢了有赏赐。

也就在这个时候,吐蕃国内也发生了一点变化。

韦氏家族的另一位重臣韦·绮力心儿上线了,这位大臣和乞力徐还有点不同。乞力徐毕竟和唐朝交手多年,算是一个知根知底,老成持重的稳健派。新上来的绮力心儿可是个锐气正盛的主战派,于是唐蕃两国内部,主战的声音再次压过了主和的声音。

吐蕃再次联系上了后突厥,在藏文文献《大事记年》里记载,“开元八年(720年)赞普驻于董之虎园,默啜可汗的使者来致礼。”

这个地方的“默啜可汗”是个错误,后突厥的默啜可汗已经在716年被唐军杀了,派遣这位使臣的可汗,是默啜可汗的继承者,他的侄子

毗伽[gā]可汗默矩。

吐蕃和后突厥再次发生联系是因为此前一年,唐朝发动了一次北伐,但互相之间没有协调好,遭遇了一场大败。估计是吐蕃发现后突厥又缓过来了,看来是还能用得上啊,再联合一下一起揍唐朝。

另外,吐蕃也再次和突骑施进行了联络,将公主嫁给了突骑施苏禄。

随后,吐蕃在大藏地征集马料,派兵攻陷了唐朝的索格拉城。这个索格拉城在什么地方现在还不太清楚,按道理说应该在陇右的境内。

到了开元九年的十月,李隆基突然大肆赏赐了一把。

陇右防御使薛讷、陇右防御副使郭知运、左武卫将军白道恭、右成卫将军杜宾、临洮军使安思顺、右威卫郎将杨楚客同时获得赏赐。

关键是这次封赏非常厚重,薛讷封了河东郡开国公、郭知运封了太原郡公、白道恭封了清凉县公、杜宾封了建平县开国男爵,赏赐的钱都是以十万为单位。在赏赐榜文的最后,写了一句“并赏破吐蕃之功也。”

虽然说,唐史里面没有相应的战争记载,但从李隆基如此豪爽的大肆封赏看,唐军应该在开元九年有过一场大胜。

然后就是双方来开架势大打,我们之前讲过的唐军在大非川重创吐蕃,以及吐蕃攻陷河西重镇瓜州的战例,都发生在这段时间。

这次大打的激烈程度,甚至让金城公主都绝望了。以至于她在724年,准备从吐火罗绕道回长安,不想再参与唐蕃之间的烂事儿了。

这种大打出手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了730年,《资治通鉴》记载,这一年的五月,吐蕃使臣致书于境上请求和谈。

这次李隆基答应了,他派皇甫惟明和内侍张元方出使吐蕃。尺带珠丹大喜,拿出贞观年间以来唐朝给吐蕃的各种国书敕命给皇甫惟明看,表示双方以前曾经长期和好。

当年十月,蕃使名悉猎带着国书再次来到长安,双方开始了新一轮的谈判。

看到这里,我们就有个问题了,之前可是打得热火朝天,怎么突然就罢兵和谈了呢?

单纯从史料的记载看,会给人这样一个错觉,就是唐军在战场上取得了连续的大胜,让李隆基有了心理优势。

在唐史的记载里,开元十六年(728年)正月,安西副都护败吐蕃于曲子城。

七月,鄯州都督破吐蕃于渴波谷,拔其大莫门城,焚吐蕃的骆驼桥。

八月,吐蕃攻祁连城,杜宾客率四千强弩兵据战,从早上一直打到了傍晚,吐蕃大溃,获其大将一人。

开元十七年(729年)三月,瓜州都督张守珪、沙州刺史贾师发兵攻击吐蕃的大同军,大破之。

同月,朔方节度使信安王李祎攻克吐蕃的石堡城。

单看这些史料证据,是不是给人一种唐军多路出击,连续大败吐蕃的感觉?

那我们再来看看藏文史料是怎么写的。

敦煌文献《大事纪年》里记载,“(729年)论·结桑于木垒、九垒作战,击唐人多人。”

薛宗正先生认为,藏文史料里的“木垒、九垒”,应该就是石堡城一带,也就是说,唐蕃围绕着石堡城打了一场大会战,最终唐军攻克了石堡城,但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然后在同一年里,藏文史料还记载了,“冬,大论穷桑集会议盟,增加预备军旅之数字,引兵赴突厥地,还。是为一年。”

也就是说,吐蕃在这年里,不光在河陇大战了一场,还出兵攻击了安西地区,这里写的“突厥地”,指的应该是安西四镇管辖的地区。

这说明,虽然唐军在安西四镇驻扎了重兵,但吐蕃一直没有放弃争西域之心。相应的例子,在725年(开元十三年)也能看到,这一年长期与唐朝保持亲密关系的于阗王突然翻脸,“阴结突厥及诸胡谋叛”,被安西都护发兵斩之,另立新王。

这就是史料记载的特点,谁都记对自己有利的证据。

单看哪一边的史料,都有会产生错觉。

综合汉藏两边的史料来说,唐军可能确实从高宗武后时期的被动局面挣脱出来了,主动发起进攻并且获胜的战例明显增加。但这种胜利依旧停留在劫掠的层面,还没有达到驱逐蕃军,筑城据守的状态。达到这种状态还要等到天宝年间,不过这时候的唐朝已经走到了自己的第二个巅峰期,有钱、有粮,也有兵,而且后突厥汗国已经明显衰落了,唐朝可以抽调更多的国家资源对付吐蕃。

所以在这一时期,唐军开始发力,也是比较正常的。

但这种此消彼长的变化,是不是两国走向和谈的全部原因呢?

应该也不全是,在西域还有可以全局的重要变量,这就是极速崛起的突骑施。

关于这个变量,我们下期再讲,谢谢大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通俗西藏史(一百三十二)——赤岭和盟的前奏的读书心得,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成语大全    www.guotie56.com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