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天之道,利而不害的读书心得2023-05-06 21:54:03 利的读书心得,而不的读书心得,之道的读书心得,天的读书心得,道的读书心得, 天之道,利而不害 这是《道德经》最后一章的结语:“天之道,利而不害。” 《道德经》五千余言,关于“道”,由深至浅,由远至近,由大至小,或直说,或比喻,有观有悟,有象有理,终归一句话:“天之道,利而不害。” 天之道,即大道,即自然之道,即常恒之道。或曰万物之道:道不辞万物,万物守道行道。 可由万物见“天之道,利而不害”,再由万物“作焉而不辞”,可见天道之大,之自然,之常恒。 草木害过谁,日月害过谁,天地间万物各有其形,各有其象,不分大小,不论高低,无强无弱,因此唯有互利,而无一害。共成大势,一切依大势而生生不息,常恒而平和。 天地间万物何以至此?守天道而行之! 如何守天道而行之?万物不自生也!(见《道德经》第七章) 天地间,有没有害而不利者? 如果没有,老子讲如此天之道,“利而不害”,有何意义?一切都守天道,不自生,利而不害。何须多此一言。 《道德经》不为日月讲,不为草木言,为人说,为人论。 天地间,唯有人非为“不自生”。人如此之生,非“利而不害”,而是唯利是图,唯利是图必然害他,害他即害人,害物,害天地,害自然,最终害一切,包括害自己。 所以,在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一句话: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圣人是老子对人的理想化。就是说,人也可以守道行道。成为圣人的人,不背道不叛道。如何成为圣人?“为而不争”。 人不同于草木,不同于日月,不同在哪?草木生而不争,日月明而不昧,日月和草木虽然有生有长,但其生长不为自己有所争,不为自己有所图。人只要能让自己的有所为像草木和日月那样,不争不图,一样可以守道行道。 人一样可以成为“利而不害”者。 老子在《道德经》最后一章总结这句话前面,说了这样的一些话: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这段话可分两层。第一层是前三句,后两句是第二层。它们和后面归结的这句话有什么关系? 第一层:好听的话,不真实;能辩者,不善;博闻者不知。有道之人,从来不说那些好听的话,从来不多辩,也从来不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相反,那些知者,辩者,美言者,都不是有道者。美言,善辩,博闻,是大道的反面。为什么要美言善辩博闻,以此来掩饰自己的无道之卑鄙。 第二层:圣人不这样,圣人什么样,圣人有为,但不积,为他人而为,把自己为而所有的,全都拿来给予人。 有人会问,自己不积,又都给予了人,圣人如何反而愈有愈多? 这里的愈有愈多,不是指圣人个人为而所得,而是圣人有为,而这为而有的一切,正如草木日月为天地间大势而为一样,成就了人间之大势,如此形成的大势,岂是个人所得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圣人之为,所成就的人间大势,是真正的愈有愈多。 2022-6-20 温馨提示:本文收集了天之道,利而不害的读书心得, 利的读书心得,而不的读书心得,之道的读书心得,天的读书心得,道的读书心得,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读书心得
|
在民法中,平等原则的基本内容是当事人_____。A、地位平等B、意思自由C、平等协商D、等价有偿答案:AC解析:意思自由是自愿原则的内容,等价有偿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两者都不属于平等原则的内容。天之道,利而不害这是《道德经》最后一章的结语:“天之道,利而不害。”《道德经》五千余言,关于“道”,由深至浅,由远至近,由大至小,或直说,或比喻,有观有悟,有象有理,终归一句话:“天之道,利而不害。”天之道,即大道,即自然之道,即常恒之道。
紫微斗数国学文化《星曜赋性》资料汇总点击下方蓝字查看原文目录01星曜赋性丨01紫微星02星曜赋性丨02天机星03星曜赋性丨03太阳星04星曜赋性丨04武曲星05星曜赋性丨05七杀星06星曜赋性丨06廉贞星07星曜赋性丨07破天之道,利而不害这是《道德经》最后一章的结语:“天之道,利而不害。”《道德经》五千余言,关于“道”,由深至浅,由远至近,由大至小,或直说,或比喻,有观有悟,有象有理,终归一句话:“天之道,利而不害。”天之道,即大道,即自然之道,即常恒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