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道德经:不可思议的四大智慧的读书心得2023-05-06 21:54:03 道德的读书心得,智慧的读书心得,道德经的读书心得,不可思议的读书心得,智的读书心得,思的读书心得,德的读书心得,慧的读书心得,道的读书心得, 学习领悟老子,你会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与不可思议,我们真得无法了解老子是当初如何想的,他的智慧高度只能让人仰望,也给予我们向上的希望与无穷的力量。 无形决定有形为什么老子认定了“形而上”的“道”创生了具体的天地万物呢?即无形决定有形,有生于无。 大象无形。道是虚无的,是超越的,玄妙莫测的,是不可道,不可名,不可思议的。 无形之道,创生万物,规范万物。道是源头,是规律,物是支流,是具体,道决定物,无形决定有形。 认识有形是知识,领悟无形是境界。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人道有王道、兵道、商道等。 认识把握无形之道,才能以一驭万,以不变应万变。 无形无限可能,有形终究有限。局限于有形,解脱于无形。修行重在务虚,做事要在求实。 人的认知困于有形,而超越于无形。人的认知极限为“未始有物”,人的潜能极点也止于无形。 人是有形与无形的合体。身体有形,精神无形,人终究活得是精神,“精神生于道”,自由也源于道。 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一句话,无中生有。 一切事物,就其形成过程而言,为“有”;就其消亡过程而言,为“无”。就当下而言,为“有”;就终极而言,为“无”。 守住“无”,才真正守住了无穷的“有”,只有守住了看不见的“根本”,才能枝繁叶茂几度春秋。 人生在世是一个“有”的过程,家财万贯,建功立业,功成名就,似乎真的有了这些,就可以无悔此生,其实,你最后“一无所有”。 “从无到有”的过程,人人在做,而“从有到无”的修行,则非人人具备。 “有形”的,总是有限的,有边际的,有范围的,有限制的,有条件的。“无形”的,才是无限的,无边无际,无形无象,无依无靠,无拘无束,无限可能,无限生机…… 滴水入海,方得永恒。生命在悟道之中得以升华,出于有形,归于无形。“常无,欲以观其妙”,常常守住这个“无”,“无中生有”,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的神妙无穷,一切皆有可能。 整体重于局部道是一,是整体,是根本;物是万,是局部,是枝叶。 老庄高举起“大道”的智慧旗帜,渡化沉溺于物欲之中不可自拔的众生,以道观之,莫为一叶障目。 道生万物,万物为一。一即一切,一即整体。以心合道,天人合一,万物一体,我即一切,心即宇宙。 老子为什么讲,“天之道,利而不害”,“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这是道德说教吗?绝对不是,这是老子的整体思维,一切即一,万物同体,众生一体。 万物同体,你就是环境,你就是世界。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环境就是什么样,你的世界就是什么样。 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同质相吸,同频共振。你是什么人,就会吸引什么人。你追求什么,什么就会靠近你,你执著什么,什么就会障碍你。 万物同体,彼此成就。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渡人即渡己,利人即利己,害人即害己。 修行就是破二抱一,去分别心,齐万物、齐是非、齐生死,天地玄同,融合对立,平等万物,接纳万物,包容万物。 每个人就像生命体的一个细胞,细胞生灭,生命体不一定生灭。每个人也只是天地万物的一个细胞,新陈代谢,自然而然。 庄子言,“通天下一气耳”。气是能量,没有能量,没有一切。天地万物,气聚则生,气散则灭。 人的死亡只是生命能量的转移,以及生命形式的变换。 我们能走多远,全靠能量,开源节流,减少熵增。万物皆备于我,吸取万物能量,吸取宇宙能量。减少内耗,虚极静笃,避免劳心伤神。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万物同体,物我无别,道通为一,得一而驭万。 自然优于人为老子讲,“尊道贵德”。什么才是德?德就是万物的自然本性,回归自然,回归本性,就是回归生命的本来。 自然是我们生命的底色与本来。道法自然,自然最重,自然最好。 自然天成,无为而为。自然即道,平常心即道。人为不如自然,刻意不如随性,知欲有局限,知止方不殆。 玄之又玄,绝非人道。道不远人,道在世间,道在日用中,每个当下都是道场,顺其自然而已。 修行,无非在内在上下功夫,在无我上看真章,在行为上见成就。修道,就是溯源,就是找到根本,就是回到起始点。 返朴归真,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回归自己,回归自然,去知去欲,重建自己,做真实的自己。 以身观身,内观内求,我即宇宙,我即世界。回归身体,觉察内在,营魄抱一,天人合一。 尊重自然,善待生命,养神重于养身,清理心灵垃圾,疏通负面情绪,物质减配,精神减负,心理减压。 德是我们的自然本性,贵德而不失德,舍弃文明价值包装,回归自然,回归本来。 回归自然,就要超越自我。过于自我,就不会自然;沉于世俗,也不会自然。庄子说,“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谓之倒置之民”。 超越自我,才能回归自然。超越,首先要自知。自知者明。要知什么才算明,知自己本来,知自己本性,来之何处,归之何处,应该舍什么,求什么? 是什么了障碍了自知之明?就是自我,迷信于自我,就等于处于无明状态。只有勇于拿自我开刀革命的人,才能解决面临的一切问题。 人生最难破的障碍就是我见,人生最难解的枷锁就是我执。 不能从自我的囚笼中解脱出来,永远没有自由,也没有光明,看不清自己与世界的本来面目。 圣人与世人之间只间隔一个身位的距离,那就是自我,圣人就是消融掉自我的世人,世人就是被自我蒙蔽的圣人。 无为胜于有为“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人们的烦恼,很多是庸人自扰,画地为牢,自作自受。 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高下、前后等二元观念皆属人为造作,二元对立,变化无常,纷纷扰扰,作茧自缚。 一时“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又一时“环肥燕瘦”,标准无定,人之好恶,孰能不动如山? “真善美”越具体,离“自然”愈远。以道观之,天下本无美丑善恶等,世俗世界,一分为二,偏执其一,烦恼丛生。 有为,意味着主观干预、改变、主宰,就背离了万物自然本性,背道离德,混乱无序。 无为就是顺其自然,就是无心之为,无欲之为,无我之为。 无为,不是消极态度,无所事事,而是以无为为原则而为之,是无为之为。 无为是原则与态度,不争是立身与处世。讲“无为”,离不开“不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不是手段,莫能与争也不是目的。 争的前提是私,争的内容是利,争的结果是害。争就是彰显自我,就是自是、自见、自伐、自矜。 争则害人害自己,不争则利人利自己,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是谓不争之争,不争之德。 不争不是放弃一切,远离世俗。真正的修行不脱离世间,真正的成就扎根于世间。 所以,要为而不争,为是拿得起,不争是放得下。顺乎自然,恪守天道,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积极作为,但不争不计个人得失成败。 争是因为有我,争是利己,不争是利人,为是利人,无为也是利人。因其无我而不争,因无小我而有大我,因其不争而胜天下。 不争,就是知其刚守其柔,知其强守其弱,知其动守其静,知其光同其尘。 守雌守柔守弱守静,意在无欲无为,不自是自见,不妄作乱为,居下居后,为而不争,知止不殆。 大道至简,万物一体,一切本自具足,少私寡欲,少则得,多则惑,无私而大私,不争而谁与争。 温馨提示:本文收集了道德经:不可思议的四大智慧的读书心得, 道德的读书心得,智慧的读书心得,道德经的读书心得,不可思议的读书心得,智的读书心得,思的读书心得,德的读书心得,慧的读书心得,道的读书心得,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读书心得
|
学习领悟老子,你会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与不可思议,我们真得无法了解老子是当初如何想的,他的智慧高度只能让人仰望,也给予我们向上的希望与无穷的力量。无形决定有形为什么老子认定了“形而上”的“道”创生了具体的天地万物呢?即无形决定有形,有生于无。
众所周知,在农村都流传着各式各样的俗语。虽然所用的语言较为通俗易懂,但其中却都蕴含着很多道理。它们之中有的是教育警示类的,有的是为农作提供指导的,有的是天气预报类,比如“燕子低飞,必会下雨”等等。这些俗语能经过时间的考验,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学习领悟老子,你会感受到它的博大精深与不可思议,我们真得无法了解老子是当初如何想的,他的智慧高度只能让人仰望,也给予我们向上的希望与无穷的力量。无形决定有形为什么老子认定了“形而上”的“道”创生了具体的天地万物呢?即无形决定有形,有生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