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纪行罗浮山何仙观古道的读书心得2023-05-06 21:54:03 古道的读书心得,纪行的读书心得,仙的读书心得,行的读书心得,何的读书心得,山的读书心得,道的读书心得, 近日,跟随朋友“罗浮山人”,踏访了隐藏于罗浮山深处的何仙观古道。 何仙观古道,就是前往罗浮山古观——何仙观的古道。何仙观位于古白鹤观后山的半山处,该处古称水帘洞,如今已只剩下遗址。白鹤观旧址现在是军事禁区,无法进入,只能从麻姑峰村这边绕道过去了。现在这段古道是驴友攀登骆驼峰的线路的一部分。 何仙观古道沿溪边上行,由大块不规则的石块砌成,宽约一米。由于未遭破坏,所以保存基本完好。古道直接通往何仙观遗址,途经一座奇特的天然石门,石壁上有几处古代和近代摩崖石刻,包括“妙虚洞”、“仙境”、“蓬莱门”、“迟云”等,特别是联刻“仙地有尘风自扫,洞门无锁月常关”,意境非常美。巨石之下砌有石墙成一小屋,不知何人所建,作何用途。这些古人遗迹,处处透露着罗浮山的神秘,令人神往。 何仙观遗址在半山的林间坡地上,早已倒塌,现在只剩下几面残墙。观前还遗留着一张石桌,在空寂的山林中给人的感觉很奇妙,总让人想象这是仙人品茗或对弈的地方。何仙观遗址上,还有一块重修何仙观的残碑,记载了重修何仙观的缘由和捐资芳名,碑文由“罗浮山人顺德信真子林齐汉”所撰。可惜的是古碑裂为三块,右上角那块不见了,不知是什么时代的石碑。 何仙观是罗浮山的古观之一。邬榕添老师在《罗浮山九观十八寺二十二庵》一书里,认为何仙观在宋代时已存在,他的理由是北宋进士梅蟠写过一首诗《罗浮何仙姑祠》。不过该诗并没明确那何仙姑祠就在现址,按理“八仙”之一的何仙姑老家在增城小楼镇,距离罗浮山不远,那里从大范围来说也属罗浮山区域,所以梅蟠所记的何仙姑祠也有可能是在增城小楼何仙姑老家。而清代酥醪观住持陈铭圭(清末探花陈伯陶的父亲)编著的《罗浮指南》则说何仙观是“光绪初建”。个人认为陈铭圭“光绪初建”的说法可信一些。 罗浮山的深处,隐藏着许许多多的秘密。这些秘密,吸引着人们乐此不疲地寻访,停不下脚步。 何仙观古道,石阶保存完好 远眺骆驼峰 “妙虚洞”石刻,上款“守一元阳道人”,下款模糊不清,《博罗历代摩崖石刻》写的是“胡狸空书”,我辨认似是“胡理性书” “仙境”石刻,上款“民国甲寅仲夏”,下款“惠阳黄敏政 黄若初 杨纯一留题” “蓬莱门”石刻,落款“冯至闲(《罗浮山历代摩崖石刻》作'冯至闻’)书”。另有“仙地有尘风自扫,洞门无锁月常关”联刻 “迟云”石刻 从另一边看蓬莱门 大石下面的神秘石屋 石壁上刻有“仙人洞”,并有“福禄寿泉”残碑 继续上行 来到何仙观旧址,前面的围墙 石桌 有石阶上何仙观 何仙观只剩残墙 1998年罗浮山管委会立的文物保护碑 重修何仙观残碑 何仙观下方不远,溪谷里整块的巨石 仰望骆驼峰 巨石下方有民国李章达撰写的石碑残件。李章达是东莞人,曾任孙中山警卫团团长 温馨提示:本文收集了纪行罗浮山何仙观古道的读书心得, 古道的读书心得,纪行的读书心得,仙的读书心得,行的读书心得,何的读书心得,山的读书心得,道的读书心得,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读书心得
|
近日,跟随朋友“罗浮山人”,踏访了隐藏于罗浮山深处的何仙观古道。何仙观古道,就是前往罗浮山古观——何仙观的古道。何仙观位于古白鹤观后山的半山处,该处古称水帘洞,如今已只剩下遗址。白鹤观旧址现在是军事禁区,无法进入,只能从麻姑峰村这边绕道过去
近日,跟随朋友“罗浮山人”,踏访了隐藏于罗浮山深处的何仙观古道。何仙观古道,就是前往罗浮山古观——何仙观的古道。何仙观位于古白鹤观后山的半山处,该处古称水帘洞,如今已只剩下遗址。白鹤观旧址现在是军事禁区,无法进入,只能从麻姑峰村这边绕道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