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宋史:明君也会犯迷糊,宋仁宗为何要两次下诏调查死人是否谋反?的读书心得2023-05-06 21:54:03 调查的读书心得,为何的读书心得,迷糊的读书心得,谋的读书心得,明的读书心得,何的读书心得,仁的读书心得,死人的读书心得, 宋朝的第四任皇帝宋仁宗赵祯是一位名声相当好的皇帝,是历史上第一位以“仁”为庙号的皇帝,在古时文人的眼中,他几乎没有瑕疵。 不过,这位皇帝有时也会犯迷糊,比如在名臣石介死后,他就因听信谗言,对这位死去的名臣兼大儒没有保持应有的尊重。 庆历五年(1045年)七月,石介病故,但过了四个月后,宋仁宗就“诏提点京东路刑狱司体量石介存亡以闻”,也就是让人去查石介到底死了没有。 庆历七年(1047年)六月,在石介死去两年后,宋仁宗又派出“中使持诏至奉符(石介的家乡)”去调查石介死了没有,甚至还想开馆查验。 而且,宋仁宗不仅仅是要调查石介是否死亡,最重要是想确认这个死人是否要谋反? 这种行为是对死者的极大不尊重,如果这种事出现在秦二世、隋炀帝这样的皇帝身上,自然并不稀奇,但出现在宋仁宗身上,就很让人纳闷了。 何况,石介还不是普通的臣子,他还是大儒,在《宋史》中,他最后是被写进《儒林传》中的,在当时的士大夫群体中,石介有相当高的声望。 连苏东坡都夸石介是:“堂堂世上文章主……直饶泰山高万丈……”。 这种评价,一般人能承受得起? 在石介死后,还不停地去调查他,这是要掉声誉的,一辈子在名声上几乎不出差错的宋仁宗为何会对石介的死耿耿于怀?下面就聊聊这事的原因。 石介死了后被人说成是没有死,且说他其实想谋反,这事是他的政敌夏竦搞出来的。 在石介死后,徐州有个叫孔直温的读书人造反,事败后被抄家,在他家中发现了石介的书信,孔直温曾经是石介的学生,家中有老师的书信并不稀奇。 但夏竦就抓住这一条,诬告石介参与谋反,且诈死跑到辽国借兵去了,《宋史·儒林二·石介传》中记载: 会徐狂人孔直温谋反,搜其家,得介书。夏竦衔介甚,且欲中伤杜衍等,因言介诈死,北走契丹,请发棺以验。 宋仁宗信了,并且在夏竦的怂恿下,做出了两次下诏调查石介是否真的去世的行为。 夏竦污蔑石介自然是有原因的。 在石介死前两年,即庆历三年(公元1643年),宋仁宗起用范仲淹等主持庆历新政。 当时,石介是支持新政的,并且,他还写了一首长诗《庆历圣德颂》夸赞宋仁宗和范仲淹、富弼等新政派。 有褒奖就有贬斥,石介在诗中夸奖了积极推行新政的范仲淹等人,也顺便就贬斥反对新政的夏竦等保守派,“诗所称多一时名臣,其言大奸,盖斥竦也”。 一般人写诗,影响力不会太大,但石介不同,他是大儒,他的诗传播起来可就太快了,其中的言论也比较容易让士大夫群体相信。 夏竦的名声自然一落千丈,他不但因此记恨上了石介,还是深恨之。 夏竦虽然在《宋史》中没有被写进《奸臣传》,但史官最后给他的评价还是有“世皆指为奸邪……竦阴谋猜阻……”这样的贬义评语。 可想而知夏竦绝对不会是宽豁大度的人,他想要报复石介,对他来说是无比正常的事。 宋仁宗不会不知道夏竦和石介之间的恩怨,他为何就相信了夏竦的谗言? 石介除了是名臣、大儒,身上还有一个标签,即直臣,史书中说他“遇事奋然敢为”,他跟宋仁宗时期的包拯、唐介等齐名,都是当时著名的直臣。 根据《续资治通鉴》中的记载,早在宋仁宗亲政初期,宋仁宗在皇太后刘娥死后,想废掉刘娥帮他选的皇后郭氏,当时在外地为官的石介就上书给宰相,信中直接批评皇帝好女色: ……闻既废郭皇后,宠幸尚美人,宫庭传言渐有失德。自七、八月来,所闻又甚,倡优妇人,朋淫宫内,饮乐无时,圣体因常有不豫,斯不得不为虑也…… 石介当时是个什么官职?不过是个区区从六品的南京(今河南商丘)留守推官,连给皇帝直接上书都没资格的小官。 身居低位都敢写明文指责皇帝,可想而知其人的直,这样的直臣,宋仁宗一定不会太喜欢。 最重要的是,在庆历新政被废除时,石介身上背上了一起说不清道不明的谋反事件。 宋仁宗委派范仲淹等人发起的庆历新政最后失败了,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两条原因是: 1、欧阳修写了篇《朋党论》,鼓励君子结党,这犯了宋仁宗的忌讳。 2、夏竦教家中的侍女学习石介的字,然后模仿石介的笔迹写了一份给富弼的信,“而伪作介为弼撰废立诏草”,污蔑石介等君子党要废掉宋仁宗另立新君。 欧阳修的《朋党论》结合石介的反信,让宋仁宗无比紧张,皇帝最怕的就是这种事,他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因此,庆历新政草草结束,包括石介在内的新政派统统外放出京。 石介的这封反信,史书中肯定是夏竦干的事,但当时谁也说不清楚,这事触动了宋仁宗这位皇帝的敏感神经,在他心中扎下了一根刺。 石介反信事件是发生在庆历四年(1044年),第二年石介就死了,距离这事还不太久远,宋仁宗还记得这事,偏偏当年又发生了石介的学生搞出的谋反事件。 如此一来,宋仁宗想不联系在一起都不行,身为皇帝的宋仁宗什么事都可以大度,唯独对谋反不可以。 而主导污蔑石介的夏竦也聪明,他就专把对石介的定性往谋反事件上引,如“介实不死,弼阴使入契丹谋起兵,弼为内应”,“又谗介说契丹弗从,更为弼往登、莱结金坑凶恶数万人欲作乱”等等。 宋仁宗本就不怎么喜欢性子比较直的石介,加上几起有真有假的谋反事件都牵连到他,自然不会对此视而不见。 于是,就有了宋仁宗坚持调查死人石介是否死亡的迷糊事,要调查石介是否跑到辽国去借兵造反?一度严厉到要开馆查验是否有尸体埋葬的程度。 连石介的妻儿都受到牵连,被宋仁宗下令“羁管它州”。 宋仁宗要调查石介死亡及到辽国借兵的真相,从皇帝的角度来说,虽然紧张过度了些,但也很正常。 不过,此事对于士大夫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就觉得有些侮辱人了,且以石介生前留下的声望,大批士大夫愿意为石介保住死后的声名。 宋仁宗首次要调查石介是否死亡时,就有个叫龚鼎臣的人公开表态:“介平生直谅,宁有是邪!愿以合族保其必死”。 龚鼎臣是什么官?他当时是泰宁军节度使掌书,都不算是个官,到宋神宗时期,这个官位才被定为从八品,如此位卑的人都敢这么做,可见士大夫群体对此事的反感。 到宋仁宗第二次要调查石介死亡真相,且派宦官到石介家乡去准备开棺验尸前,就有御史劝宋仁宗不要这么做,请求宋仁宗要“庶存大体”,但宋仁宗没听。 然后,时任提点刑狱的吕居简(宋初名相吕蒙正之子)直接跟到达石介家乡的使者讲道理: 今破冢发棺,而介实死,则将奈何?且丧葬非一家所能办,必有亲族门生及棺敛之人,苟召问无异,即令具军令状保之,亦可应诏矣。 他就直接表明,要是石介真死了,皇帝该怎么应对天下人的指责?最后他出面带着数百人做保,保证石介是真死了。 事情报告回京后,“帝意果释”,宋仁宗大概也觉得再搞下去就真不好跟天下人交代了,放过了这事,还把“羁管它州”的石介妻儿都放了。 到此时,从庆历四年到庆历七年,从石介生前到石介死后,关于他是否谋反和是否死亡的事件,才算真正终止。 参考文献:《宋史》《续资治通鉴》 温馨提示:本文收集了宋史:明君也会犯迷糊,宋仁宗为何要两次下诏调查死人是否谋反?的读书心得, 调查的读书心得,为何的读书心得,迷糊的读书心得,谋的读书心得,明的读书心得,何的读书心得,仁的读书心得,死人的读书心得,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读书心得
|
江涵之,书法家、画家、作家、文物艺术品鉴定专家、文物修复专家、世界著名书画家协会中国首席代表,中国民族书画院副院长。宋朝的第四任皇帝宋仁宗赵祯是一位名声相当好的皇帝,是历史上第一位以“仁”为庙号的皇帝,在古时文人的眼中,他几乎没有瑕疵。不过,这位皇帝有时也会犯迷糊,比如在名臣石介死后,他就因听信谗言,对这位死去的名臣兼大儒没有保持应有的尊重。庆历五年(1
小雪日雨中即景清风飒飒舒黄叶,朝雨濛濛涤杂尘。窗外芭蕉依旧绿,楼前银杏现金身。飘然落叶随风去,曲直横斜伴雨泯。不夺华冠浓荫翠,清香修竹德惟真。作者简介沧海明珠,本名朱文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作协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宋朝的第四任皇帝宋仁宗赵祯是一位名声相当好的皇帝,是历史上第一位以“仁”为庙号的皇帝,在古时文人的眼中,他几乎没有瑕疵。不过,这位皇帝有时也会犯迷糊,比如在名臣石介死后,他就因听信谗言,对这位死去的名臣兼大儒没有保持应有的尊重。庆历五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