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中原文化与黄梅的地域联系【黄梅文化探源】的读书心得2023-05-06 21:54:03 梅的读书心得,文化的读书心得,联系的读书心得,化的读书心得,黄的读书心得, 中原地区在古代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中原地区以河南为核心,以广大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 一、中原文化 无论是口头相传的史前文明,还是有文字记载的文明肇造,都充分体现了中原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具有发端和母体的地位。夏、商、周三代,被视为中华文明的根源,发端于河南。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为中国建都朝代最多,建都历史最长,古都数量最多的省份。从夏朝至宋朝,河南一直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河南是中国姓氏的重要发源地,当今常见100大姓中,有82个都源于河南。王、李、张、刘,陈、郑、黄、蔡等,都主要源于河南。王姓起源于洛阳,张姓起源于濮阳,陈姓起源于淮阳,李姓起源于鹿邑,刘姓起源于鲁山,黄姓起源于璜川。黄梅县按现有人口排列前十的吴、王,张、陈、李、张、黄、赵、刘、杨姓,有8个也是源于河南。 中原文化对构建整个中华文明体系,和政治制度起到了开创作用。黄帝置百官和李斯提出的郡县制,确立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模式。作为东方文明轴心时代标志的儒、道、墨、法等诸子思想,生成于河南。《易经》《道德经》对宇宙、社会、人生的独特发现,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心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火药三大技术均发明于河南。汉字的发明和商业文明的肇造,乃至重大科技发明与中医药的产生,都烙下了中原文化的胎记。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张衡的浑天仪,都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原文化有着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集中表现在:一是辐射各地。二是化民成俗。中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礼仪规范,常常被统治者编成统一的范本,推广到社会及家庭教育的逐个环节,从而实现了万里同风的社会效果。 中原文化具有兼容众善、合而成体的特点。在发展中中原文化不断吸收周边文化成果,进行融入转化。所以中原文化具有兼容众善、合而成体的特点。中原文化的重大民俗活动,如婚丧嫁娶、岁时节日等,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民俗活动。长江中游的鄂东地区和鄱阳湖等地区的商周文化,明显包含着受中原文化影响的因素。正如一名著名考古学家说,中原以外的文化区都紧邻或围绕着中原文化,很像一个巨大的花朵。这些外围的文化区是花瓣,而中原文化是花心。正是花心的不断绽放,才形成了中华文化这朵绚烂的文明之花。 二、鄂东与中原地区是唇齿相依的近邻 河南省与湖北省同属于华中地区,两省山水相连,其中河南省信阳市,与湖北黄冈市山水相依、地域相邻。信阳市区到武汉170km左右,新县距离武汉130km。 很多信阳人一辈子没去过郑州,却频繁往来武汉,不论是早期做生意的小商贩去武汉批发百货,还是现在很多信阳人从武汉转车,似乎,信阳人对武汉乃至湖北有种特殊的情感。距离带来天然的亲近感,有多近?可想而知吧。 从地图上看,河南信阳市与湖北黄冈市相邻。信阳的罗山县、光山县、潢川县、新县、商城县、固始县、息县、淮滨县,和黄冈市的麻城、红安、英山、蕲春、武穴、黄梅等县市,同属于大别山革命老区。有人说中原文化过不了大别山,殊不知信阳与鄂东,同在一山中。自古以来两地人员往来密切,在经济、文化、交通等诸多方面具有相同性。信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不论是历史,还是文化,信阳都是楚文化的拥趸者。例如,信阳境内有个楚王城遗址,是中国现存的六座楚王城中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一座,出土的青铜器震惊全国。 在著名的将军之乡湖北麻城、红安与河南新县,因行政区划变更,就岀现过“双重”户籍将军争议的故事。如原岀生于黄安紫云区的吴先恩、肖永银、吴世安、吴焕先等将军原籍,己变更属于河南新县箭河乡,两县因名人籍贯发生争议。 面对这种情况,李德生将军也是哭笑不得,因为当年战争的缘故,地域划分本就模糊不清,对于两地的诉求也不好轻易定论,只能说不管红安人还是新县人,只要来了都是老乡。在胡耀邦修改的《吴焕先烈士纪念碑文》上,籍贯也明确标注原籍红安,现为新县。诸如程子华等人的纪念文章上也是两个籍贯。 一些中央领导人见两地的举动,好奇问道:“焕先咋成了个两面派’啊?”结果发现出身于黄安县紫云区的知名革命者比比皆是,数也数不清,如:郑位三、戴季伦、戴克敏、曹学楷、吴焕先、戴季英、陈定候、程翰香、江子英、徐朋人等。再以开国上将许世友为例。老将军生前一直否认自己是河南新县人,一直坚持称自己是湖北麻城人,是麻城乘马岗的。但是在那次行政区划调整中,分界线正好从老将军家门前过,不管愿意不愿意,老将军的籍贯事实上从那次行政划分调整开始,他就突然变成了河南新县人。上述牙齿与舌头打架的故事,可以印证中原离黄冈、黄梅不远,中原文化与鄂东文化同生共存非常正常。 在远古历史中,鄂东与河南中原地区就有很深的渊源。《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中记载,鄂东地区的黄州府及黄冈县、黄陂县、黄安县、罗田县、麻城县等,在春秋时期均为黄国地,后楚子伐黄,因属楚。 这个黄国就是位于今河南信阳市光山县、潢川县一带的诸候国。《中华姓氏》记载:“黄国被楚国所灭之后,子孙四奔他乡,大部分向楚国腹地内迁,分别定居于今湖北的黄冈、黄陂、黄安、黄梅、黄石等地。”可见,早在战国至秦汉时期,这片区域即有河南中原地区人员大批迁入。 三、黄梅北属豫州时,曾经在中原文化区范围内。 豫州,中国古代地理区域名,《禹贡》所描述的九州之一。当今河南省大部分属豫州,以河南为中心,东接山东、安徽,北接河北、山西,南临湖北。黄梅县建制沿革载:永兴元年(304),黄梅县境始南北分治。北境划归豫州西阳国之蕲春县,县治今蕲春县八里湖土门城。南境仍属县治迁江南鹤问寨之寻阳县,隶江州寻阳郡。 北境蕲春县,东晋咸和初(326),隶豫州西阳郡。太元三年(378)为避宣太后郑春讳,改蕲春为蕲阳,隶豫州南新蔡郡,受江州督。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分豫州之西阳等六郡置郢州,蕲阳随西阳郡隶郢州。 泰始五年(469),随西阳郡还隶豫州。齐永明四年(486),析蕲阳之东,即原由寻阳划归蕲春之地置永兴县,隶豫州齐昌郡,县治今大河区白花畈。黄梅曾经北属豫州的时候,黄梅就本属河南地,自然在中原文化区范围内。其实在黄梅建县之前,黄梅境作为蕲春一部分,也有一段曾属淮北地的历史,乃中原一部分。据《资治通鉴》载,“黄歇至楚,三月。考烈王即位,以黄歇为相,封以淮北地,赐号春申君。春申君,自邾历蕲至淮北。”《方舆纪要》载:“初春申君相楚,受淮北十二县之封,以其地介于蕲春、申、息之间,故曰春申云。” 当时楚即今湖北、河南、陕西一带。春申君之春乃蕲春,在周为蕲国,春秋战国时隶属楚国之衡山郡。春申君之申乃申州,古地名,北周设置,治所在今河南省信阳市。 楚国名相黄歇以“蕲春”为号,不仅见其地历史悠久,而且也说明今蕲春和黄梅当时均属春申君受封的淮北十二县之中。 作者简介 黄仲华,黄冈市黄梅县黄桥村人,律师,高级会计师,爱好农学、医学、文学,现居广东。温馨提示:本文收集了中原文化与黄梅的地域联系【黄梅文化探源】的读书心得, 梅的读书心得,文化的读书心得,联系的读书心得,化的读书心得,黄的读书心得,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读书心得
|
▲李正阳题中原地区在古代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中原地区以河南为核心,以广大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
▲李正阳题中原地区在古代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也是主流文化和主导文化的发源地。中原地区以河南为核心,以广大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腹地,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和核心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