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上池村是王安石故里再考的读书心得


2023-05-06 21:54:03 ,,


​  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北宋时为临川县管辖)是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故里已得到了政府和民间的普遍认可。1985年江西省人民政府下发红头文件如下:“全省重点风景名胜区点保护单位王安石故里上池村江西省人民政府1985年12月3日公布。”东乡县人民政府在1986年为上池村建了一个门牌,并请书法家舒同题词于门牌上:“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故里上池村”。1989年10月中共东乡县委出版的《东乡县概况》这样简介王安石:“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故里临川上池(今东乡县境内)。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的《国学经典诵读》九年级(下)中介绍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王安石也认同自己的故里不是在临川县城内。在这些认可的基础上,本人对上池村是王安石故里有一些新的更深层的认识,写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考证所采用的资料

  (一)考证采用资料时必须澄清两个认识。

  1、有些学者以王安石文章后面往往写上“临川王某记”,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临川王某记”。或一些地方志如:《临江府名臣志》曰:“王益字损之,临川人”。来论证王安石是临川人。没有谁否认王安石是临川人。但他是哪个历史时期的临川人,是临川县城人还是临川某乡某村人呢?这就值得考证。特别是千百年来,一些村落在古代就因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动而使得如今对一些历史人物故里的考证尤为复杂。中国古代历史人物自己,一些地方志、朝廷正史记载其哪里人时往往只写到县级行政区属地,而不会具体到某乡村。如欧阳修自称“庐陵欧阳修也”,陆九渊——金溪陆九渊,长乐王回深父。难道这些历史人物的故里都在州府、县城中,非也。陆九渊是金溪县陆坊乡青田村人。曾巩为王安石母亲吴氏撰墓志铭:“仁寿县太君、抚州金溪吴氏”。王安石《伤仲永》开篇云:“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难道我们就此判断王安石母亲和方仲永都是金溪城里人,非也。王安石的母亲吴氏及方仲永为金溪县乌石岗村人。

  2、有研究者看到王安石关于故里描述中出现“城”这个字就理解为临川县城,这就显然过于武断。中国古代,县城有城墙,是为城,但大多数村庄也有城墙甚至非常宏伟以御外敌。《水浒传》第四十七回云:“原来祝家庄又盖好……那庄正造在山冈上,有三层城墙,都是顽石垒砌的,约高二丈。”今天,金溪县合市镇的林坊村仍残存有古城墙,高约1.6米,墙外有宽约2米的溪水护绕。合市镇斛塘村亦存有高约2米的古村墙50余米长。上池村亦有城墙,村口右侧高处为城墙基遗址,外侧有小溪环绕,后废于战火。有些村名本身就带“城”字,如东乡县金峰南面脚下有个名为“城门”的村庄。因此,我们不能见“城”字就理解为县城。

  (二)考证采用的资料。

  对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及故里的考证有族谱、故居、墓及墓志铭、门匾、字画书信及其他文物、诗词、杂记等文章,人物传记,县、府志、朝廷正史等。特别是族谱尤为重要,它是记录家族或宗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具有纪实性质,有重要史料价值。当代一些写王安石传的历史学名家却没有研究上池《王氏族谱》或其他王氏宗谱,很遗憾。

  二、王安石是今天东乡县上池村人的史证资料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宋抚州临川人(今抚州市东乡县上池村人),史证资料丰富而详实。

  (一)族谱,中国口头语中有:“祖宗三代”,这句话也适用于对历史人物的考证。一个人的故里在哪里,要看他前三代延续性常居地以及死后墓葬地等。

  明正统戊午年(即1438年),兵部尚书国史总裁庐陵杨士奇写《上池瑶田王氏族谱序》中说:“抚之临汝,宏道王君,同乡夙雅也,应诏宾贡,来京入渴,出宗谱请予言……仍捧视之……至五代间,有文大讳简者,奇伟多智,识抚大胜,概属于盐埠岭,遂辟宅居,为临川一世祖,不再传。而至宋,克明公性忱山水,悦珠峰之壮丽,乃存故宅于府,命子公达(王用之,字公达)堂构其下,公偕侄姓,车从时临焉,名曰:上池,驯至今日,名贤杰士,代不乏人”。同时《上池王氏族谱序》记载:“宋初,自府治徙于临川上池明珠峰西,其世址也,面挹则荆公山,肘外则司空坂,西远二里许,则吴,彭二夫人舍产。东远二里许,则学士公墓”。王简生子廷辑,廷辑生二子,克明、克正。克明生有三子,用之、观之、质之。从以上记载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信息。

  1、抚州盐埠岭王氏的一世祖为王简,王简自山西太原迁至盐埠岭后,其本人未再作迁徙。上述记载也简单地记述了王简迁居抚州的过程(五代年间北方动荡不安,战火纷飞),王简迁抚州盐埠岭是为避乱。

  2、谱序中明确地指出了王克明(943-1012年)于北宋初期把自家从盐埠岭迁居上池的过程,王克明为上池王氏一世祖,而且“上池”的名字亦由王克明命名的。“乃存故宅于府”说明此时盐埠岭有王克明的老宅,但不去住了,而是“命子公达(王用之)堂构其下”,王克明让长子王用之把新房子建在明珠峰山下,于是一家人新居长居上池村了。

  3、谱序中明确地指出了建村时及后来上池村的地理位置,明珠峰西侧山脚下,而非其他地方。上池村“荆公山”之名,明朝之前就有而非今天人们所强加与撰之。王安石先后有两任妻子,在上池村有田产(荆公后任妻子彭氏在荆公逝后归故里,死后葬上池瑶田村南三百米的荆公山)。

  王用之生有四子:王益、王盛、王盟、王盈。王益生有七子:安仁、安道、安石、安国、安世、安礼、安上。以上池村为中心,方圆数百里王氏村落,唯有上池村的族谱详尽而正确地叙述王克明为上池村的一世祖,其他的族谱都没有把王克明作为其王氏村落的始祖,说明王克明及子、孙这三代世居上池村,王安石的前三代世居上池村充分证明上池村为王安石故里。

  4、《上池王氏族谱》中的记载从王安石的记述中得到证实,王安石文中清楚地记载了

  曾祖父迁出盐埠岭。1048年,王安石写了一篇关于父亲王益生平事迹的信给曾巩,请曾巩为父作墓志铭,文章开篇有云:“《先大夫述》:王氏其先出太原,今为抚州临川人,不知始所以徙。其后有隐君子某,生某,以子故赠尚书职方员外郎。职方生卫尉寺丞某,公考也,公讳某,始字损之,年十七,以文干张公咏,张公奇之,改字公舜民”。见《王文公文集》、(清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在这里“王氏其先出太原”指王克明的祖父王简从山西太原迁至抚州临川盐埠岭。“后有隐君子某”,指王安石的曾祖父王克明(即王益的祖父),辞官后建上池村并在上池村居住下来,是为“隐居”。生某即王贯之,王贯之宋真宗咸平三年进士官至“尚书主客郎中”,王克明因子王贯之而被赠职。王克明生有三子,其中长子王用之(即王益的父亲——考)官至“大理寺卫尉寺丞”王安石文中明确地指出了曾祖父王克明从抚州盐埠岭迁出而隐居他乡,《上池王氏族谱》记载王克明迁出抚州盐埠岭,创建上池村与王安石所述完全吻合,这充分说明王安石故里不在抚州临川县城。

  当我们作出上述结论时,有学者立即拿出《王文公文集》中一篇《大中祥符观新修九曜阁记》来论证王安石的故里为临川县城,我们不妨先看其文内容:王安石“与叔父会京师,叔父曰:大中祥符观所谓九曜者,道士丁用平募民钱为堂疱庑,乃又为阁,置九曜象其下,从吾乞汝文,记其年时,汝为之”。由此可知,祥符观为道士丁用平创建,是为观,而不是安石叔父的房子,叔父代丁用平请王安石作文记之。王安石接着写道:“临川之城中,东有大丘,左溪水,水南出而北并于江,城之东,以溪为隍,吾庐当丘上,自北折而北东百步,为祥符观……,安石少时固尝从长者游而乐之,以为溪山之佳,虽异州,乐也,况吾父母之州,而又去吾庐为之近者邪”理解这段话,关键词;吾庐、游、州。①对于无任何经济来源的少年王安石来说不可能自己造庐于此,也不是王安石父母所居住的房子。1033-1036年间,少年王安石随父回故里——上池村为王用之(王安石祖父)守丧三年,期间父亲王益等长辈曾带王安石从上池村到盐埠岭。所以对少年王安石来说是游临川之城。如果三年里都随父母居临川城中则在此不为游而为居了,所以说吾庐不是王安石父母的家,更非王安石的住所,“吾庐”是指曾祖父王克明自盐埠岭迁居上池村后“乃存故宅于府”的王克明在临川城中的老宅。②这里的州不是指抚州、饶州、韶州等中的州(一级行政属地)。如果把这个“州”理解为一级行政属地,那么抚州怎么会是王安石及父母的“异州”呢?如果“州”理解为回故乡之前的韶州,它又不可能离吾庐近,韶州远在抚州临川千里之外之遥远。所以这里的“州”应指父母居住的地方,于是这样理解为准,安石少年时曾随父母等长辈到临川城中游玩,参观了曾祖父的祖宅,游玩中很快乐,虽然不是父母等长辈长居之地,但父母等居住之地离临川城还是较近啊!这就说明王安石父母等长辈长期居住之地不是临川城中,而是城外不甚遥远的某一村落。

  王安石在《主客郎中叔祖墓志铭》中言:“公王氏,讳某,字某,其先著望太原,而公之曾大考讳某,考讳某,皆葬抚州之临川县。”这里的“考”在古代是指“死去的父亲”,叔祖是指王观之(又称王贯之)。王观之的考为王克明,大考为王廷辑,曾大考为王简,王简死后葬临川曲城山,1052年王安石诗《过山即事》中有:“曲城丘墓心空折,盐步庭闹眼欲穿”。记载了王简、王庭辑葬临川曲城山。王克明葬金溪灵谷峰(金溪县建县前归临川管辖),是为皆葬临川,拿出王安石此文是为了论证不是王克明自太原迁盐埠岭,而是王贯之的曾大考(即曾祖父)王简迁居盐埠岭,王克明迁居临川上池。

  明崇祯版上池《王氏族谱》中《重修汉、唐,宋历史王氏族谱序》指出:“平吴将军浑公之墓,功封荆公安石公之庐,现在金峰明珠峰诸近地可证也”,也有力地证明了明珠峰西下的上池村为王安石的故里。

 (二)上池村与东乡县。

1、上池村与东乡的渊源:宋、元、明初,上池村为临川县七十九都延寿乡管辖,明正德七年(1512年)东乡建县后归东乡二十二都管辖,民国年间为东乡县荆公乡管辖,2001年至今东乡县黎圩镇管辖,民国时期归荆公乡管辖,说明荆公乡与王安石、上池村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为什么别的地方不称荆公乡,而独此地被政府定名为荆公乡,说明此地古代曾出过王安石,是王安石的故里,以历史名人命名县,乡名称的习惯在中国延续至今。

  2、《东乡县志》与王安石。《东乡县志》有大量记载,可说明王安石故里为上池村,《江西东乡县志·疆域》(1869年)中记载:“延寿乡同析自临川……二十二都为图二,山凡十一而荆公之宗族,千子之里居,实在其间……”其书《文艺志·古今各体诗》有“宋邑人王安石有《金峰晚坐有怀》等诗”,此记载说清楚了延寿乡与临川、东乡的关系,更说明了王安石为宋延寿乡的乡邑人,而非抚州临川县城人也。

  《东乡县乡土志》(清·吴辉汉编)有记载:“东乡山水灵淑,人文卓著,而以东南两地为最盛,其未建县之先,如三王(王安石、王安国、王安礼)之经猷”,“王益、字舜良、上池人……子七人,安仁、安道、安石、安国、安世、安礼、安尚,并名于世”。上池村在东乡县东南角,此志非常明确地记载着王益及其七子为上池村人。

 (三)墓葬与墓志铭。

1、王安石的曾祖父王克明至王安石这一代(上池村王氏第四代)的墓葬主要在金溪灵谷峰(这是王氏祖坟山,是王克明出钱购买的)和上池村两处,灵谷峰祖坟山葬有曾祖父王克明夫妇,祖父王用之夫妇,王安礼妻周氏,王安上与王安石后亦迁葬合葬于此。上池村的烟山葬有叔父王盈夫妇,王盈之子王安中夫妇。上池村南三百米的东岭(即荆公山)葬有王安石续妻彭氏及王安上和王安上妻陶氏(夫妻合葬)。1640年版《上池王氏族谱》曰王安上:字纯甫,仕终提点江南东路刑狱使,娶陶氏,同葬荆公山飞凤形。上池村葬有这么多王安石的祖辈人物及同辈人物,特别是王尚上死于海南琼州临高县,子孙们不远千里把其安葬回上池村。结合前面所述王安石夫人吴氏、彭氏在离上池村西二里有舍产,这些充分说明上池村是王安石祖辈建村并在此常居、长居,此村非王安石后辈人所建,充分说明上池村为王安石故里。

  2、宋时就有上池村、上池周原及属临川管辖,不仅有王安石的诗《东岭茶饴》为证,亦有《地券》为据。王安石最小弟弟王安上只生一子王旂,王旂亦只生一子王桁,王桁逝世后就葬在上池村的明珠峰东北侧的流水窠,此墓及墓碑直至今尚存在此,出土文物中有一石制《地券》(今存于上池村王氏宗祠内),其文中有云:“……身辞人世,命淹泉乡。今备举,桁年六十二岁于今年闰四月二十七日九卸,上池周原亡人弟子王三郎逆即有抚州临川县延寿乡七十九。维皇宋绍兴二十一年九月初戊戌。”(宋绍兴二十一年即1151年)

  3、墓志铭中的“池上”。上池村又有“池上村”一名,墓志铭中记载了这点,上池竺婆墩出土的元代王才广之母《先妣吕氏人孺圹记》:“余族世居抚临川池上”,同年在上池张家岭出土的《清故隐士绍荆王公墓志铭》:“公讳维鼎,字元甫,号绍荆。祖居池上瑶田之里,裔出荆公相国之后,后者更是指出了上池村即为池上瑶田村”,肯定了荆公与上池村的关系。不仅王安石《临川集》诗文中多有“池上”,如《池上看金沙》、《池上求雨》。王安国的诗亦有《池上春日》,从他的《西湖春日》可以看出《池上看日》中的“池上”为地名,即“上池”之意。《宋史·列传》卷八十六中有云:“惠卿衘之,及安石罢相,惠卿遂因郑侠事陷安国,坐夺官,放归田里。诏以谕安石,安石对使者泣下。既而复其官,命下而安国卒,年四十七”。王安国因郑侠上《流民图》而丢官,放归田里。这里的“田里”既不能说是江宁城中的房子也不指临川城中曾祖父的旧宅,城中无田,这里的田里指故里上池村,有山、有水、有田园,也正是罢官在故乡田园间他写有《池上春日》寄情于山水间,对罢官又深感苦闷之情。

 (四)王安石回故乡的路线图。

从王安石回故乡路线图我们可以勾画出王安石故里的位置非临川城中,的确是上池村。

1、从水路直达上池村附近。(运河)——长江——鄱阳湖——漳江(即赣江)——抚河——预溪港。预溪港(今称南港)流经离上池村四里的金溪乌石周家村,宽40-50米,在金溪县浒湾附近入抚河。1043年回故里,王安石即乘船而回,《除夜寄舍弟》云:“唯有到家寒食在,春风同泛滪溪船。”1044年王安石《上徐兵部書》更可为证:“向蒙执事畀之严符,开以归路。暮春三月,登舟而南,浮江绝湖,绵二千里,风波劲悍,雨潦湍猛穷两月乃至家,展先人之墓,宁祖母于堂”。五月间滪溪河水湍猛正好行舟。

  2、陆路。长江——鄱阳湖——润溪河(上岸)——长林驿站(附近有一小河名为北港,古代称汝水或汝河)——松林村——沙林关——骊塘村——上池村。有王安石诗为证:“东浮溪水渡长林,上阪回头一抚心。已觉省烦非仲叔,安能养志似曾参”。(《初去临川》),抚河是一条大河不为溪,且在临川县西边,所以这里“去临川”不是去临川县城。润溪河在长林驿站东边,因此就有“东浮溪水渡长林”之句。骊塘村今称为鲤鱼塘村(归属东乡县黎圩镇管辖),是王安石北返的一个重要歇脚地。古代归临川管辖,东乡建县后归东乡管辖,《名胜志》载:抚州府东乡县长寿乡有骊塘。原有荆公诗刻之于石,1958年建胜利水库时该石却用做水库出水管道埋入洞中,王安石有《骊塘五首》诗,骊塘也是王安石回乡时到金峰看望在金峰隐居的叔祖王质之的必经之地。骊塘附近有个邓家畲村(已毁),在此村王安石认识了邓铸,邓铸任过寺、监主管一类官职,王安石称他为邓监簿,元丰六年(1083年)秋,邓氏自故乡来江宁探望王安石,王安石写有《送邓监簿南归》“不见骊塘路,茫然四十春,长为异乡客,每忆故时人,水阅公三世,云浮我一身。濠梁送归处,握手但悲辛”。40年前的1043年王安石二回故里经骊塘(距上池村十二、三里)到叔祖王质之在金峰下的家中玩。而骊塘、金峰距临川县城近百里,往来不便,而在距离此两地很近的上池村,王安石倒是可常来此地。抚河是一条大河,江宽水深,一年四季皆可乘船,如果王安石故里是临川城就没有必要绕弯走陆路,走陆路就说明王安石故里不是抚河岸边的临川城。

 (五)其他历史人物的记载。

1、明武科举人平辽奏书张明威撰的《重建明珠峰记》说:“抚治金、东之界、峰有明珠者,汉唐盛时,仙源著称,宋王荆公住居峰下,府县志之此一时也”。明珠峰为金溪县与东乡县交界之山。山东南侧为金溪县庐下村,山西侧下为上池村,即为“王荆公住居峰下”。蔡上翔在《王荆公年谱考略》中对上池村的地理位置作出正确记述。“黎墟一隅,旧为临川,十里面东,上池在焉,段墟艾氏,文学宗工,与荆公同”。明珠峰东南侧即为金溪的村落,是故上池村为一隅,艾氏指明代东乡文人艾南英(1583-1646年),抚州“四大才子”之一,蔡上翔即肯定了艾氏与荆公同为文豪,又同为东乡人氏。

  2、清邑人·胡业恒《邑中荆国王文公祠落成赋诗二十韵呈李邑侯》中有云:“慨慕特来新令尹,降生近溯古临川,钓台访觅诗碑拓,宅里瞻留画像悬”。(清同治《东乡县志》。)钓台指上池村荆公钓鱼台,宅里画像指上池村“王氏宗祠”的荆公画像(李公麟画),胡业恒已明确地指出了上池村是王安石故里古代它归临川管辖。

  (六)其他文物、遗址等。上池村有许多关于王安石的文物、遗址等。例如:王氏宗祠、李公麟画的王安石像(已由上池村交省博物馆保存),王安石瑶田旧居上的门匾(石制):“望重荆槐”,荆公桥、荆公钓鱼台、半山书院、龙安殿、荆公山、荆公井、荆公读书台、清风阁、荆公茶《上池王氏族谱》(1640年版和1942年民国版),瑶田遗址等等。这些与荆公密切相关的文物、遗址绝非凭空杜撰而是有其历史渊源。半山书院原名云峰书院,因王安石少年在此读书又称半山书院,清·康熙1693年进士张英《重建明珠峰记》中说:“旧有半山亭,今废”。充分说明上池村曾经确有“半山书院”,书院中还有半山亭。如果上池村不是王安石故里,李公麟画的王安石像怎么会挂在上池王氏宗祠中?其他王氏村庄怎么不挂?荆公山原为白石峰,王安石继任妻子彭氏葬白石峰后改为荆公山。这些深厚的历史渊源充分证明只有上池村才是王安石故里。

  清代上池人王慕昌讳学童。字缉熙,号敬斋又号穆然。生于道光癸未(1823年)九月二十四,邑痒生,克绍书香,不改贫乐,丁卯(1868年)主修百年宗谱,现存诗词四首(见《上池王氏族谱》1942版),其诗对半山书院及王荆公曾在此读书,明珠古刹,荆公山皆有所载,今录三首以示证明。《半山晚眺》:“皎洁秋光兰竹扉,白云淡补远山肥。泉流曲径歌声接,叶散疏林树影稀。日暮吹笳惊雁落,树烟起雾看鸦归。荆公年少读书处,野鹤闲鸥自在飞”。《院郎归,珠峰夜读》:“笔砚久荒怕尘封,寄居萧寺中。更藉那暮鼓晨钟,唤醒几年梦。夜深鸟,早安丛,窗外只松风。青灯独守且燃红,好把古书攻”。《蝶恋花·荆公山登高》:“携手同行黄叶路,佩萸登高,会向公山赴。一圣秋色浑如故,不消再把诗篇赋。我歌一阕酬今度,声韵铿锵,响过行云往。此曲何须周郎顾,已知江南应独步”。

  三、王安石的诗与上池村

  王安石一生写有1500多首诗,其中有70多首与故乡有关。其中上池十景诗最能说明问题。它们是《尘石春云》、《送和甫至龙安暮归》、《岗边踯躅》、《池上金沙》、《东岭茶饴》、《云峰早照》、《泷溪晚烟》、《与吕望之上东岭》、《望灵谷》、《兰塘钓隐》,当然还有其他诗词,现摘录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来说明问题。

  《东岭茶饴》:“见说周原土壤宜,堇茶甘美味如饴。分根远值临川日,采折应须压露葵”。东岭(在上池村东侧)古上池村很大,有上中下之分,下上池又为上池周原,如今上池村仍有大型石制“周原祭祀台”,所以周原即指上池村。王安石任知鄞县期满返故里,把堇茶带回临川上池周原村并栽在该村的东岭山上,如今东岭上仍有许多此茶树呢!

  《杂咏四首》(选一)其一:“故畦抛汝水,新垄寄钟山。为问扬州月,何时照我还。”汝水:在古临川长林驿站附近有一小河名称为汝河或汝水(今东乡县城边的北港),整首诗可理解为:别离了故乡的山山水水与田园,想到江宁钟山父亲的坟墓,此时我在扬州,多么想念故乡,怀念父亲啊!思乡、思亲情由然而起,这种理解有佐证。1438年杨士奇写《上池瑶田王氏族谱序》中说:“抚之临汝,宏道王君,同乡夙雅也。”王宏道讳宽上池十九世孙,洪武已未(1379年)生,曾任山西永和令,衡州来阳令。“抚之临汝”——“抚州临川的汝水河”,统指古临川,有上池村人王宏道。把两者结合就可理解为抚州之临汝上池村亦为王安石的老家(即故里)。《忆昨诗示诸外弟》:“还家上堂拜祖母,奉手出涕纵横挥。出门信马向何许,城郭宛然相识稀,永怀前事不自适,却指舅馆排山扉”。回到老家立即拜见祖母,祖母流泪,我亦流泪,骑马在村中走走,10年前回家看到的小孩都长大了而不认识,出了村门翻过几座山,就到了舅家,这里的城郭“指村中城墙”。

  《到家》:“五年羁旅倦风埃,旧里依然似梦回。猿鸟不须怀怅望,溪山应亦笑归来。身闲自觉贫无累,命在谁论进有材。秋晚吾庐更潇洒,沙边烟树绿洄洄”。这首诗是王安石1043年第二次回故乡时作的,诗中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山山水水的热爱与依恋,也描写了自己老家好一片田园风光,家在哪里?在田园之中而不是在临川城里。特别是第一次回故里上池村,长居达三年之久,使王安石一生中有田园情结。这也深深地影响到他第二次罢相后居江宁城外的荒野中而非城里。还有一些诗,如《送邓监簿南归》、《除夜寄舍弟》(前面已述)都能印证王安石的故里在上池村而非临川县城。

  四、附考三点

  1、清代学者蔡上翔认为金溪县乌石岗村为王安石的外婆家,外婆为黄氏、黄氏配吴畋,吴畋之女为王益夫人(也就是王安石的母亲),“黄夫人,金溪吴畋之配也……吴氏世居临川三十里外,地名乌石岗”。当今,介绍王安石诗词的学者都认为王安石的外婆家离临川三十里,如果把这里的“临川”理解为抚州临川县城就错了,临川城距乌石岗五十余里(走走这路线就知道),真实情况是临川七十九都延寿乡的上池距与石岗村三十里左右,王安石常从家里步行,骑马或坐马车去外婆家,所以从这点可看出上池村为王安石故里。

  2、清·《抚州府志》云:“王荆公祠在府治东南盐步岭,宋崇宁五年(1103年)郡守田登因公旧宅创祠,肖公像而祀之”。这里的“旧宅”是指王安石曾祖父王克明迁上池后留在临川城的老房子,王安石本人在临川城根本没有属于他个人的房子,他父母亦如此,因此,我们不能以这里的“旧宅”以及前述中的“临川之城中……吾庐当丘上”中“吾庐”来说明王安石的故里在临川县城,郡守田登请人画了一副荆公像放在祠中(即肖公像而祀之)此像不是王安石好友李公麟画的荆公像(著帽束带,神采如生“像”只有一幅,这点为著名历史学家邓广铭认可:“著名画家李公麟为王安石画了一张着帽束带神采逼真的像”)。田登请人在荆公逝后画的像如清顾栋高云:“肖公像而祀之,此时距公卒不远,像当得真”。李公麟画的荆公像呢?被王安石的侄儿王旂(王安上的儿子)在荆公逝后挂到了上池王氏宗祠中。

  3、有人认为上池村仅为王安上的后代,这就大错特错,如前所述,王安石祖上三代世居临川上池村,今上池村民多为王安上、王安国和王安礼之后代,千百年来,上池王氏家族子孙因为官。战乱等诸多原因不断外迁,就如王简迁抚州盐埠岭,王克明迁临川七十九都创立上池村一样正常。

  纵观上述王安石与上池村有关的族谱,墓、墓志铭、门匾、书画、诗词、杂记、地方志、朝廷正史以及其他文物,我们完全可以清析地得出结论:王安石的故里在上池村,我们得出此结论不为利,而是为了让后人更好地了解,纪念王安石,传承“孝亲敬友,勤奋朴素,严谨治学,锐意改革,清正廉洁,勤政为民、执法公正”的安石精神。

  (王小斌江西省东乡县红星中学[331801邮编]联系电话15779108848为东乡县荆公文化研究会常事)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上池村是王安石故里再考的读书心得,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铁血北朝69:冯皇后设计铲除乙浑,文成帝葬礼上,她为何突然扑向火中

武州塞石窟举办的祈雨大典非常成功,不久,天降大雨,平城一片欢腾。为了庆祝大典的成功举办和天降喜雨,冯皇后下令在太华宫设宴,宴请百官君臣同乐。乙浑也收到了请柬,他本想不去,一想我如果不去,不就是给她密谋搞倒我的机会了嘛,不行,我得去瞧瞧。于是​  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北宋时为临川县管辖)是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故里已得到了政府和民间的普遍认可。1985年江西省人民政府下发红头文件如下:“全省重点风景名胜区点保护单位王安石故里上池村江西省人民政府1985年12月3日公布。”东乡县人

1990-2022|《通天塔》出版简史03

1990年3月1日至8月7日,我完成了长篇小说《通天塔》。原计划撰写三部曲,因第一部出版不顺利,我转而撰写其他著作,至今未能续写计划中的第二部《愚人街》、第三部《月亮的反面》。《通天塔》完成后,我投稿多家出版社,均被退稿。我想难道没有一位编​  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北宋时为临川县管辖)是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故里已得到了政府和民间的普遍认可。1985年江西省人民政府下发红头文件如下:“全省重点风景名胜区点保护单位王安石故里上池村江西省人民政府1985年12月3日公布。”东乡县人


成语大全    www.guotie56.com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