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建安的尾声(十八)定军山之战(上) 一代名将夏侯渊是如何走上绝路的的读书心得


2023-05-06 21:54:03 ,,,,,,,,


↓↓↓

前文在这里

建安的尾声系列目录(1-6章)

建安的尾声(七)湘水之盟

建安的尾声(八)逍遥津之战(上)孙权为什么如此热衷攻打合肥

建安的尾声(九)逍遥津之战(中)曹操为何让素有间隙的将领携手作战?其实是高明的领导艺术。

建安的尾声(十)逍遥津之战(下)孙权是如何被张辽揍成孙十万的

建安的尾声(十一)得陇不望蜀,曹操班师返邺之谜

建安的尾声(十二)巴西之战。张飞大战瓦口的真实地点探秘,张郃败战升迁之谜。

建安的尾声(十三)崔琰之死,曹操称王后为何逼死老臣?

建安的尾声(十四)立储之争,大名鼎鼎的曹植为何输给貌似平庸的曹丕?

建安的尾声(十五)下辩之战。汉中三策奠定天下大势,曹家千里驹一战成名。

建安的尾声(十六)马鸣阁、广石之战。大名鼎鼎的阳平关究竟在哪?

建安的尾声(十七)许昌、南阳之乱。曹操西征为何到了长安就停滞不前了?


夏侯渊突然战死让曹操始料未及,本来汉中局势一片大好,刘备连战连败,为何形势却急转直下呢?

原来就在曹仁平定宛城之乱的同时,刘备突然变招,打了夏侯渊一个措手不及,而这正是整场大战的转折点。

219年春天,刘备带领主力部队南下,渡过沔水后,通过一条小路翻越米仓山,出其不意地插入汉中盆地,出现在夏侯渊大军的左翼。

同时命高详率少量兵力留守阳平关,目的应该是维持己方粮道的畅通。

这一举动让夏侯渊大吃一惊,他从未预料到会有这种情况。

在阳平关以西的山区地带,沔水河谷的南岸是非常险峻的,直到今天都没有大路可走,因此金牛道是修筑在稍微平缓一些的北岸的,而今天的108国道京昆线同样是位于北岸。

这就是之前夏侯渊对南线没有加强防守的主要原因,正常情况下大军不太可能以这个方式突入汉中盆地。

不过有一点他没想到,那就是刘备的军队中有不少巴蜀当地人,他们比中原人更加擅长山地作战。另外,张飞在这方面经验也很丰富,当初击败张郃的瓦口之战他就采用了类似的方式。因此这才把夏侯渊眼中的不可能变为了可能。

刘备大军在杀出米仓山后最终驻扎在汉中盆地西南角的定军山。

定军山是米仓山支脉,由十二座山峰组成,诸峰一字排开,延绵二十余里,因此也称为“十二连珠”,其中最高的第三座山峰就是定军山。

而定军山北部由于独特的地质构造,完全没有丘陵地带,是一片广阔的平原,直抵沔水南岸,而这也是刘备为夏侯渊预设好的战场。

夏侯渊作战勇不可当,从不会胆怯。按照他的性格,一旦得知刘备已经占据定军山,就一定会率军来争。

定军山是这一带的制高点,易守难攻,按照孙子兵法的说法,这叫险形。

另一方面,刘备大军翻越米仓山小路而来,进易退难,所以这也可以算是挂形。

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孙子兵法地形第十)

也就是说,定军山为一个既是险形又是挂形的地点。

对于险形,就要先占据制高点以逸待劳;而对于挂形,必须出其不意一击制胜。刘备此次抢占定军山的行动可谓深得兵法之要,一举扭转了之前的不利局面。

那么策划这次行动的究竟是谁呢?这一点史料中的记载略有些混乱,让我们大概梳理一下。

按曹操的观点,似乎是以法正为主,他认为刘备没有这个本事。

而按照裴松之的注解,他又觉得这是曹操打了败仗所以故意嘴硬,刘备作为一代雄主肯定也不是吃素的,只不过是法正先提出来罢了。

除此之外,按照黄权传记的说法,他也在其中出谋划策,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历史中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罗生门,现在我们就来试着探究一下真相。

首先曹操说刘备身后肯定是有高人指点,这一点是大体没错的,他本人的军事指挥能力确实平庸。比如后来夷陵之战期间命黄权分兵江北就是个昏招,而之前下辩之战中叫张飞分兵固山同样是一大败笔,这两次都可以确定是刘备指挥的。

不过这倒不是说裴松之的观点就没有道理了,因为他所说刘备具备这个能力,指的是大战略层面,而不是具体的战术层面。

也就是说,裴松之认为法正提出的汉中三策是刘备肯定能想到的,而并不是指抢占定军山这件事。

而曹操应该具体指的是法正在定军山之战中的表现,双方所指或许不太一样,因此这并不矛盾。

至于黄权,他本身也具有相当高的军事水平,对于汉中的重要意义他就和法正有类似的理解,而且之前夺回巴西也是他的谋划。

但这也不能说明是黄权独自为刘备谋划全局的。当时黄权的官职是护军,护军是有统率军队的权力的。在同一时间段,曹真就以征蜀护军之职领兵出战,而之前刘璋也命李严为护军率兵在绵竹抵抗刘备。

建安十八年,署严为护军,拒先主於绵竹。(三国蜀书十刘彭廖李刘魏杨传第十)

由此可见,黄权除了出谋划策以外,在刘备手下还有一定的兵权,三国志说“皆权本谋”,或许是指他深度参与了汉中之战的全过程,但并未说就是他一人之功。

刘备手下应该是有一支参谋团队的,法正和黄权都是其中的主要成员。或许在定军山之战的临场指挥中,法正占主导作用,但整个作战计划的制定,应该是参谋团集体智慧的结晶,而并非出自某一人。

不过在刘备大军屯兵定军山的同时,三国志中又出现了奇怪的记载,说刘备同时还驻扎在兴势,而且这还并非孤证,在刘备和法正的传记中都有同样的记载。

二十四年,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於定军、兴势作营。(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第七)

二十四年春,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於定军兴势作营。(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第二)

这个兴势莫非是指的兴势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这种可能性。

兴势山其实并不在定军山附近,而远在二百多里之外的汉中盆地东北部(今陕西洋县北),和定军山几乎是一个对角线。它扼守着傥骆道和子午道的南端出口,后来王平就是在这里击退曹爽大军的。

那么刘备为何要分兵去占据兴势山呢,难道是打算阻挡曹军从傥骆道或者子午道前来增援吗?

我想这种可能性太低了,因为当时褒斜栈道已经快要修复完毕了,仅仅两三个月后曹操大军就可以走褒斜道南下了,堵住东面的傥骆道和子午道并不能起到阻止曹军增援的目的,反而还会因为与主力部队脱节而被夏侯渊抄了后路。这样的安排毫无意义而且会白白折损兵力。

其实这个问题在宋代已经得到了初步解决,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直接将兴势二字去掉,说刘备只驻扎在定军山。这说明司马光也不认可刘备曾分兵于兴势山这一说法。

备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营于定军山。(资治通鉴汉纪第六十)

此外按照资治通鉴胡三省注的记载,最初刘备传记是写作定军山势的,和法正传统一变成定军兴势是后来的事了,这其实很可能是古书在流传抄写中出现的讹误。

另一方面,法正传中的兴势可能指的也不是兴势山,而是在定军山大张旗鼓地筑营之意,这也与吸引夏侯渊来战的目的相吻合。总之,这场战役从头到尾和兴势山就没什么关系。

此时夏侯渊心中也是焦急万分,之前他所做的部署都是为了针对刘备屯兵阳平关的,但现在刘备已经变招了,他也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

首先夏侯渊的主力驻扎在浕水以东的平原地区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甚至还有一定的危险,因为刘备主力已经到了他的侧翼,随时可能会切断他与大本营南郑之间的补给线。

另一方面,屯兵广石的张郃也失去了其原有的作用,因为他本来是为了保护大军右翼,但现在刘备肯定不会从那个方向来进攻了。

这是夏侯渊在开始独当一面后从未遇到过的严峻考验。之前的对手无论马超、韩遂还是宋建都是些不入流的角色,而现在面临的巨大压力对他来说还是头一次。

之前夏侯渊的连战连捷是一柄双刃剑,既给了他强大的自信,又让他失去了敬畏之心,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盲目自信是致命的。

其实此时的局势已经不是夏侯渊能够独自面对的了,他最正确的做法就是放下所谓的自尊,立即退回南郑,并保护好褒谷口的安全,等待曹操支援。

毕竟刘备是倾囊而出,选择暂避锋芒的话曹操也会理解他的,到时候双方就是拼消耗了,这要稳妥得多。不过骄傲的夏侯渊肯定不会采用这么保守的策略。

当然稍微激进一点也不是完全不可以,因为刘备主力已经转移到定军山了,那么阳平关自然空虚,此时夏侯渊可以尝试一下突袭阳平关,一旦成功的话就可以威胁到刘备的粮道,这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阳平关是不能丢的,而现在刘备在沔水南岸,要回援并不容易,那样的话左右为难的就是刘备了。

事实上这种策略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因为后来曹真只率了一支偏师就击败了阳平关的高详,夏侯渊完全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如果是之前那个有勇有谋的夏侯渊,这种围魏救赵之计一定是信手拈来,几年前在略阳一带击败韩遂时就是这么打的。

可惜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面对强敌之时冷静下来,反而会在重压下使出昏招,夏侯渊就是这样,他已经逐渐丧失理智了。在他看来,认为曹操既然把汉中交给自己,那就绝对不容有失。

此时他的眼中已经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性,只有一心求战,而且是一场正面对决。敌据险形不可攻?在我夏侯渊这里没什么不可能的,我什么时候怕过!

哎,当初曹操的谆谆告诫全部抛在脑后了。“为将当有怯弱时”,金玉良言啊!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先撤,这一点也不丢人。曹操就是怕他一冲动把自己搭进去,果然一语成谶。

夏侯渊很快做出了新的部署,他率领主力部队南渡沔水来与刘备争夺定军山,驻扎在定军山北侧的平原上。

山北水南为阴,此时夏侯渊所处的地形也极为不利。

兵法有言:军贵阳而贱阴。处于大山北侧阳光便会被山势所阻挡,此时仰望山顶上的敌军大营,一股泰山压顶之感立刻就会扑面而来,这在气势上就已经输了。

刘备居高阳严阵以待,夏侯渊却终日处于对方的阴影下,焉有不败之理?他已经一步一步走上了绝路。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当你发现始终被对手牵着鼻子走的时候,就一定要万分警惕了,否则很快会栽大跟头。

虽然夏侯渊的鲁莽决定让他已经濒临失败,但作为大军主帅,即使战败的话个人生命安全还是大概率可以保障的。然而他在进入战场后做出的部署则更加糟糕。

双方对阵于定军山北麓,因此夏侯渊阵地的南侧防线是主要交战地点,他亲自负责南侧的防务,而张郃已经从广石撤回,夏侯渊命他负责东侧的防守,作用就是保护粮道。

可惜理想和现实往往有很大差异,这个看似稳妥的布置最终为夏侯渊之死埋下了伏笔。

三国名将系列在这里

三国名将系列目录

淮南三叛系列在这里

淮南三叛系列目录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建安的尾声(十八)定军山之战(上) 一代名将夏侯渊是如何走上绝路的的读书心得,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春秋时期,动乱的各国进行了变法,以求在争霸过程中取得有利地位,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齐国和鲁国。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

春秋时期,动乱的各国进行了变法,以求在争霸过程中取得有利地位,其中最为典型的是齐国和鲁国。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的实质都是要_____。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答案:C解析:这两次改革都是奴隶主贵族展开的为维护自身↓↓↓前文在这里建安的尾声系列目录(1-6章)建安的尾声(七)湘水之盟建安的尾声(八)逍遥津之战(上)孙权为什么如此热衷攻打合肥建安的尾声(九)逍遥津之战(中)曹操为何让素有间隙的将领携手作战?其实是高明的领导艺术。建安的尾声(十)逍遥津之

【新京都文艺】作者:杨荣祥《今岁东风情独钟》(专辑/词30首)总1334期2022年319期⑤

喜欢常来看看!这里有您更精彩!(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今岁东风情独钟(专辑/词30首)作者:杨荣祥1.《点绛唇.等你》(五代冯延巳体诗韵新编)数九重寒,疏梅一剪迎风雪。时逢腊月。邀酒真情切。晴雪须来,休道山风烈。何迟也。火炉生铁。↓↓↓前文在这里建安的尾声系列目录(1-6章)建安的尾声(七)湘水之盟建安的尾声(八)逍遥津之战(上)孙权为什么如此热衷攻打合肥建安的尾声(九)逍遥津之战(中)曹操为何让素有间隙的将领携手作战?其实是高明的领导艺术。建安的尾声(十)逍遥津之


成语大全    www.guotie56.com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