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圣人之治:《老子》释义(三章)的读书心得2023-05-06 21:54:03 老子的读书心得,义的读书心得,老的读书心得,子的读书心得,圣人的读书心得, 《老子》通行本与帛书本对照注解(三章) 通行本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帛书本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者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1、本章讲圣人之治。 老子和孔子都主张治世(国、天下)者,当是德行高尚的人。这与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中主张哲学家治国,有异曲同工之妙。儒家的圣人之治,後世形成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 道、儒都讲修与治。本章,老子把修与治的主张说得透彻。修身(心)即治国,而治国也是修身。两者是一回事。 2、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帛书作儿不上贤,"上",同"尚″,推崇,崇尚。 使民心不乱,帛书本无“心"字。 《老子》中多处讲到″民",一般指下层劳动者,民众。 这一段,老子以人、物、心三个层次,说圣人的无为主张。于人,勿推崇贤者;于物,不贵难得之货;于心,不彰显可欲。如是,则民(社会)不争、不抢、不乱。 3、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此为圣人修身之道,由身而外,推而为治世之法。 虚其心,弱其志,犹言清心寡欲。十六章有"致虚极,守静笃″,义近。另十九章有"少私寡欲",都指圣人(善为道者)的修行。 实其腹,强其骨,若言强身健体。实其腹,使腹部真气、元气充实。内腹为气,外骨为形。形气同炼,内外兼修。 圣人以身为天下,以天下为身。从这个角度来解"圣人之治也"。 4、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帛书本: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恒,老子五千言,从首章起,每每用此字,後世(西汉)为避汉文帝刘恒名讳更恒为常。如一章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恒与常,义近,但有别。 帛书“知″,同智。智者,在老子眼中,非今我们所说的智者,而是过于聪明之人。若论治世,圣人与智者的区别,有如政治家与政客之分野。 温馨提示:本文收集了圣人之治:《老子》释义(三章)的读书心得, 老子的读书心得,义的读书心得,老的读书心得,子的读书心得,圣人的读书心得,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读书心得
|
历山泉城东,万佛居山中。神采各迥异,尽显释迦风。笑世弥勒脸,慈祥菩萨容。卧佛忧千古,罗汉人间情。听经兴国寺,感悟黔娄洞。龙泉醒利梦,极乐虞舜耕。《老子》通行本与帛书本对照注解(三章)通行本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帛书本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
当今世界,党斗国争,山河悲痛。无禁止、恃强凌弱,豪取劫夺原本性。祸由分、始割疆裂土,别派划教辨种。当应是、利益均沾,共运同华齐兴。上帝天主无量控。观环球、美霸超横。违《老子》通行本与帛书本对照注解(三章)通行本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帛书本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