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夕阳余晖也精彩——记王连忠老师的文史情怀的读书心得2023-05-06 21:54:03 精彩的读书心得,老师的读书心得,情怀的读书心得,夕阳的读书心得,余晖的读书心得,师的读书心得,忠的读书心得,情的读书心得,老的读书心得, 作者:张莲红 他虽年逾古稀,却老当益壮,像年轻人一样以宣传家乡清史文化为己任,开博抒情,著书立说。他名字叫王连忠,河北遵化人,一九四四年十月生于遵化马兰峪镇马兰关二村,满族,可称得起是当地了解文史类的人物之一。 一、根深蒂固的文史底蕴 王老师出生在清东陵陵区附近,是个地地道道的满族后人。他呱呱坠地时,清王朝已经土崩瓦解,可当地一部分老年人还沿袭着满清习俗,着装仍是长袍马褂。每逢春节,人们见面还作揖、请安、道吉祥。他生于斯,长于斯,耳濡目染,受到了满清文史的熏陶,对清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回忆起那时的情景,谈资就多起来。他说,记得儿时,村里有个人叫刘小辩儿的,头上清朝的辫子留到入社才不情愿的剃掉了;马兰关二品大人的衙署在村中央,人称“衙门口”,南北基本等距离有南北二楼,南是栅楼,上是关帝庙,楼上横匾“马兰镇”三个大字。北楼是钟楼,倒挂一口大钟…… 转眼间,王老师就长大成人了,他怀揣梦想,不愿远离家乡。六十年代初,被村民推举为大队会计,当时,马兰关大衙门成了关二村的大队部,也是机缘巧合,晚上值班竟住进了原二品大人的大衙门东耳房;六五年他到马兰峪供销社采购站工作,又住进了马兰峪东陵承办事务大衙门西耳房;七十年代,抽调在红卫兵接待站和调马兰峪公社任组宣委期间又住天齐庙旧址,七六年唐山大地震,指挥抢救唐山伤员,又临时住过已是医院的“东王爷府”。 每天零距离接触明清古建古韵,想象着昔日那些“头戴飞禽帽,身穿走兽衣”的官员人等,迎来送往,拱手寒暄的景象,穿越感便油然而生了。那场史无前例的“文革”开始后,他正在供销社,成了当时文革委员会里年龄最小的“文革”委员,“破四旧”那段儿,拆除东陵承办事务衙门大殿上的“五脊六兽”时,他带人小心翼翼拆下两个,藏在大殿后院的角落里,应付过了破四旧热乎劲儿,又悄悄给粘上了,此举,很多老同志都偷偷伸出大拇指啧啧称赞。就这样,也许是天性淳朴的情怀,让他与清史结下了不解的情缘,文史的底蕴也孕育而生了。 二、发自肺腑的情感抒发 王老师的工作经历在行政和商业间转换着,采集文史素材的爱好一直伴随着他到退休的年龄。他淡泊名利,喜欢摆弄文房四宝,喜欢诗文书画,文史类诗文尤为中意。退休后如鱼得水,开始了他舞文弄墨的文史人生。 二零一四年,年逾古稀的他,与时俱进,像现代青年一样挺进到网络,开博立说,与天南地北的网友在电脑上交流清史文稿,好不惬意!竟一发不可收,到了“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地步。他在博客上发自肺腑的写道: 属猴姓王,冠名猴王。学后任教,教后从商,商后从政,政后又商,花甲退隐,结缘翰墨,喜欢秃笔,舞弄文房,诗词书画,爱好甚广,附庸斯文,难登雅堂,老有所乐,装点夕阳。 几年来,博客等级到了十八,粉丝众多,仅文史故事点击率高达二十万多次。在网上发表了“老家文史故事”、“往事回眸”、“诗缘系列”、“诗配画”等二百二十多篇。作品也经常刊发在老干部局《金秋文苑》、遵化文联《四季风》、诗词学会《长城文苑》等杂志上,有的还上了遵化市委宣传部的《葵花朵朵》、《晚安遵化》等网络平台。 他还先后参加了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文化馆举办的书法、美术展,曾三次接受采访,发言在新闻电视节目中滚动播出。中国通讯社高主任三次来家采访,把他的文史作品和诗词等推荐到“华闻联合新闻社”,他写的“砍板史话”等在六十四个网络平台转发,“麒麟山梁老道”点看高达一万多人次。他是遵化老美术家协会、老诗词学会、老作家协会会员。用“老夫聊发少年狂!”来形容王老师实在是恰如其分。 三、情不自禁的出书梦想 王老师在博客上如醉如痴地写着家乡的故事,几十篇的“老家文史”与自己的“往事回眸”汇聚成篇后,他开始萌生起自费出本书的渴望:一是留给后辈儿孙,使其不忘老家的历史,让其代代传承。二是发给亲朋文友。琢磨再三,将书名就定为《往事回眸》了。此书出版后,得到了遵化市委宣传部洪樱方等领导的肯定与支持,人大副主任曹贺龙在接待外地考察团考察官房时,大量引用了该书关于官房的内容,为弘扬家乡文化、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做出了贡献。天南海北的遵化人,读了王老师的《往事回眸》一书,大加赞赏,他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清史,还知道了如“鹿圈沟”“官房”等地历史,回家探亲时纷纷来到这些地方采风、观光,介绍给他乡的亲人和朋友们,让遵化文化走出了家乡。 遵化市政协与文史爱好者汪学全教授主编,原河北省省长钮茂生题写满汉两种文字的书名、著名史学家阎崇年作序的《京东名镇马兰峪》、《马兰古镇》两本书,在遵化广泛流行,口碑甚佳。其中《麒麟山梁老道》、《官房徐二老虎》、《马兰关大衙门前的两座石桥》《疑似大清铸钱炉》等篇皆采用了王老师“往事回眸”一书中的部分章节,王老师也被列入前言的支持人名单中。 四、老当益壮的真诚奉献 王老师对家乡文史的热爱,遵化文化圈子里众人皆知。二零一八年,遵化市委为了打造“书香遵化,旅游名城”的需要,成立了由遵化文旅新局主抓的“新编遵化故事”写作班子,王老师与我为责任编辑应邀接受了这项光荣的任务,开始了下乡采访、收集相关资料、集中编写后通稿校对等一系列紧张繁忙的工作。我俩共写出新编遵化历史故事一百三十三篇,其中:铁厂镇以远古传奇为主、鲁家峪以近代红色抗日战争为主、清东陵以马兰峪、马兰关、清东陵文史故事为主,故事数量各占三分之一。 在探究铁厂镇“高拔岭”村名的由来时,村里人告诉我们,“高拔岭”原名叫“高拔宗岭”,是因为村北山梁上有五座高姓人家的坟,因此得名。王老师对他们说,此名文理不通,那里埋着的是一位姓高的“把总”,“把总”相当于连长,清朝为正七品,因驻守关口带领百余名士兵,也叫“百总”,“高拔岭”原名应是“高把总岭”。村民们恍然大悟,高兴地说,今天才知道村名的真正含义。类似情况经历很多,王老师以他渊博的文史知识,既教育了别人,又丰富了自己。 遵化人大志编纂期间,王老师受邀参加了多次活动,并提供了珍贵照片,对历史人物原毛主席对穷棒子社批示的书记赵涌兴的名字、参加过全国群英会的高翠兰的生平等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深受重视和好评。 遵化市老干部局主办的季刊“金秋文苑”,是深受广大干部、群众喜爱的名刊,几乎每期都有王老师的文章、诗词、美术等作品,有时编辑部约稿,还有时接受编辑部委托下乡采访编写老革命,老英雄人物的传奇事迹,曾先后驱车与文友王亭贯共同采访了参加了抗美援朝的刘振邦老人,写出并刊登了“赤胆忠心家国情”;采访了女八路王秀庭女士,写出并刊登了“老区巾帼女八路,不让须眉绽风华”;并找到革命前辈英雄人物李子华的子女李小玲,采访座谈,写出了“披肝沥胆干革命,戎马一生李子华”,还有李运昌、洪麟阁等英雄人物十几篇,均已刊登发表。 经老干部局编辑部推荐,七言律诗“老顽童”被河北省“老人世界”刊物采用刊发。 二零二零年,老干部局安排我负责采写王连忠老师的事迹文章,“七十六载人生路,锲而不舍文史情”,在唐山晚报老年周刊头版头条刊登发表。我与王老师共同工作的感受,也写了一篇“亦师亦友兄妹情”也先后在此报刊登发表。 一九、二零、二一年连续三年王连忠老师被评为老干部局金秋文苑创作一等奖。 漫漫人生,王连忠老师就是这样,把对家乡文史和历史英雄人物深深的爱和敬,融入笔端,把对文史浓浓的情,凝聚笔端,书写出了意味深长的史话。他为人低调,退休后迎来了他的高光时刻。激励老年朋友们,以此证明夕阳余晖也可以这样精彩! 这正是: 壮岁难酬青云志, 晚年喜结翰墨缘。 人道芳春无久碧, 老芽敢占新枝端。 相关链接: 遵化赤脚医生为填补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空白,方便群众,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遵化马兰关南北两个柵楼的故事与传说 温馨提示:本文收集了夕阳余晖也精彩——记王连忠老师的文史情怀的读书心得, 精彩的读书心得,老师的读书心得,情怀的读书心得,夕阳的读书心得,余晖的读书心得,师的读书心得,忠的读书心得,情的读书心得,老的读书心得,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读书心得
|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在于它是_____。A、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B、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C、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答案:C解析:生产关系是指劳动者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品生产创造过程中形成的劳动互助、合作者:张莲红他虽年逾古稀,却老当益壮,像年轻人一样以宣传家乡清史文化为己任,开博抒情,著书立说。他名字叫王连忠,河北遵化人,一九四四年十月生于遵化马兰峪镇马兰关二村,满族,可称得起是当地了解文史类的人物之一。一、根深蒂固的文史底蕴王老师
作者:张莲红他虽年逾古稀,却老当益壮,像年轻人一样以宣传家乡清史文化为己任,开博抒情,著书立说。他名字叫王连忠,河北遵化人,一九四四年十月生于遵化马兰峪镇马兰关二村,满族,可称得起是当地了解文史类的人物之一。一、根深蒂固的文史底蕴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