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读书札记|曾巩警世名句(二)的历史知识


2023-05-06 21:54:18 ,,,,,


11)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

出自曾巩《战国策目录序》,法律制度用以适应不同时代的不同形势,因此每个时代可以有不尽相同的法律制度或治国方法;而治国的理念与基本思想,则是用来确立国家体制的,因此不能不统一。

治国方法必须根据形势变化而变化,但立国理念应该是相同的,如以人为本、遵道秉义、以礼治邦等理念则亘古不变。

12)法修则安且治,废则危且乱

出自曾巩《唐论》,法律制度制定并实施了,国家就会安定太平;法律制度被废除或弃而不用,那么国家必然出现危机并引发大乱。

正如苏轼指出的那样,国家需要好的法律,但也要高尚品格的人去执法,否则,再好的法律也不能起到定国安邦的作用。

13)民安居足食,则有乐生自重之心

出自曾巩《救灾论》,老百姓居住安定、温饱无忧,就会有做人的快乐感与做人的自重感。物质条件是基础,治国安邦首先要注重物质文明建设,有了一定的物质文明基础,精神文明就会水到渠成地达到一定的水平,曾巩言:“为治有道,生民有常业”,又言:“凡正人之道,既富之,然后可以责善。”

14)明足以周万事之理,道足以适天下之用,智足以通难知之意,文足以发难显之情

出自曾巩《南齐书目录序》,识见足够用来综括万事的道理,思想足够用来适合天下的行用,才智足够用来通晓很难领悟的意旨,文辞足够用来阐发很难显露的情状。这是曾巩对良史提出的资才评判标准,即“明”“道”“智”“文”四个方面。

刘勰《文心雕龙·体性》论及作家“才”“气”“学”“习”诸素养,“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并情性所铄,陶染所凝,是以笔区云谲,文苑波诡者矣。”唐刘知有“史有三才:才、学、识”说,曾巩则有“明”“道”“智”“文”之说。

15)行则欲发而见之于事业,穷则欲托之于文章

出自曾巩《王子直文集序》,得行时则将(圣人)思想体现于事业之中,困厄时则将(圣人)思想表现于文章之中。

“穷”与“达”是人必将遇到而且必须坦然直面的两种局面,俗话说“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自古英雄多磨难。又《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没必要认为“穷”不得志就不好,“达”己所愿就是幸运,应该坦然面对,穷时做穷时该做的,达时做达时该做的,如《孟子·尽心上》所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或像曾巩所言,达时就付诸行动,穷时就写写文章,或许还能穷而后工。

清张伯行重订《唐宋八大家文钞》卷十四:“笃学之士,未得大用于世,名湮没而不彰者,岂少哉?”

16)因人而不自用者,天也

出自曾巩《范贯之奏议集序》,听人净谏而不刚愎自用,道法自然(是天理,其仁如天)。宋仁宗纳谏如流,是非定夺一归之公议,则不自用也。

这是道家“心斋之论”的应用。所谓“心斋”就是无我忘我,一切以无为而治的处世状态。道家讲究心斋忘我,道法自然,无心而不自用。《庄子·人间世》:“与人群者,不得离人。然人间之变故,世世异宜,唯无心而不自用者,为能随变所适而不荷其累也。”只有“无心而不自用者”才能顺应自然,坚持行道,不受世俗所牵累。坚持行道实难。

17)顾请一州,欲自试于川穷山阻、偏绝之地

出自曾巩《馆阁送钱纯老知婺州诗序》,(钱纯老不愿做阁老)反而请求去治理一洲,到那水小山险的荒僻之地一试身手(磨砺自己)。

清张伯行重订《唐宋八大家文钞》卷十四评曰:与其改节苟容,毋宁请一洲以去。此古人之重名义而轻仕进也。《战国策·韩策一》有云“宁为鸡口,勿为牛后。”俗话说“宁为鸡头,不为凤尾。”宁可在小范围里为首自主,不愿在大范围中任人支配。

曾巩晚年转徙各地为官。自熙宁二年(1069)至元丰三年(1080)十余年间,先后任越州通判、知齐州、知襄州、知洪州、知福州、知明州、知亳州等地方官。一方面,勤勉履职,除奸抚良,振坏去疾,另一方面,寄情山水,甚至直接参与公共风景的构筑,实现了居官如隐的“吏隐”情怀。曾巩顾请一州,多属知朝廷之腐败而无力改变又不愿同流合污便自我流放之无奈。

18)蓄道德而能文章

出自曾巩《寄欧阳舍人书》,(写铭志者)既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又要有文采,擅写文章。

“蓄道德”决定文章识见的“公与是”:是否公正,是否辨真伪,是否名实相副。“能文章”决定文章能否流传于世,曾巩人文,只有“文章兼胜”才能流传于世,而辞采不美之文章不行。曾巩赞扬欧阳修是位“蓄道德而能文章”的大家。欧阳修继承并发展了韩愈“文以载道”、柳宗元“文以明道”之说,提出了文道并重、以道充文、先道后文的文学主张。

对作者要求蓄道德而能文章,对文章亦要求先道德而后文章。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提出:“辞达而已矣。”又《论语·雍也》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孟子在评价《诗经》时也曾提出“《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文心雕龙·指瑕》云:“夫立文之道,惟字与义。字以训正,义以理宣。”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云:“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读书札记|曾巩警世名句(二)的历史知识,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天晴了​ (​诗歌集) /丁香王翠红

天晴了文/丁香·王翠红天晴了那条瘦骨嶙峋穷困潦倒的小河终于坐收了满怀的金子。足够用来支付所有的梦想和快乐这让无数空山寻宝者艳羡得眼花缭乱行走人间的树文/丁香·王翠红一棵行走人间的树高居头顶的叶子是神用力托举的债一股风文/丁香·王翠红一股风在11)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出自曾巩《战国策目录序》,法律制度用以适应不同时代的不同形势,因此每个时代可以有不尽相同的法律制度或治国方法;而治国的理念与基本思想,则是用来确立国家体制的,因此不能不统一。治国方

说文解字:深度解析“和”,这三种关系和睦的人,才是人生大赢家

说文解字,细究中华文字,详解文字内涵。中国有句俗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在天、地、人三要素中,“人和”最为重要。而“人和”的思想中,更为强调的,是一个“和”字。自古代儒家的思想体系建立以来,“和”在中华文化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11)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出自曾巩《战国策目录序》,法律制度用以适应不同时代的不同形势,因此每个时代可以有不尽相同的法律制度或治国方法;而治国的理念与基本思想,则是用来确立国家体制的,因此不能不统一。治国方


成语大全    www.guotie56.com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