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姽婳词》赏析之一的历史知识2023-05-06 21:54:18 赏析的历史知识,一的历史知识, 《红楼梦》第七八回 读红品诗词-201 《姽婳词》赏析之一 文/墨吟 筱蕊 图:贾兰-《姽婳词》 在人们心目中,贾政是个既儒雅又刻板的老学士。他未经科考,皇上因体恤贾府祖上功德,额外赐予主事之衔,又升任工部员外郎。这个官职是个闲差,故贾政在家养了若干清客,又称幕友,整日与他们谈诗论文,偶尔竟也聊发少年狂,说些趣闻轶事。 这一日贾政在书房与众幕友们谈论寻秋之胜,说起有一桩“风流隽逸,忠义慷慨”的千古佳谈,颇值得做一首挽词。众人听了兴趣大增,皆请教:“系何等妙事?” 于是贾政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当年有一位恒王,出镇青州。这恒王最喜女色,且好武,于是选众美女练习战攻斗伐之事。其间有一个林四娘,姿色武艺俱佳,恒王令其统辖诸姬习武,呼其为“姽婳将军”。次年,有黄巾、赤眉作乱,恒王轻敌,以为不过犬羊之辈,仅率轻骑进剿。不料两战皆败,恒王亦遭贼众杀戮。青州城内文武官员皆大惊失色,欲献城投降。林四娘得闻这一凶信,慷慨陈词道:“我等承蒙王恩,恨不能报其万一。今恒王以身殉国,我等自当以死相报。你们有愿意跟随者,即刻同我前往!”众女兵齐说愿意,林四娘遂带领众人,连夜出城,杀至贼营。众贼不提防有人劫营,几个贼首被林四娘的娘子军斩杀。然最终还是寡不敌众,林四娘和众女兵一个也没有生还。 贾政说完故事,问道:“林四娘一片忠义之志,可羡不可羡?” 众幕友皆叹道:“实在可羡可奇!实在是个妙题,值得大家挽一挽才是。” 贾政说:“题目已拟好,就叫《姽婳词》。” “姽婳(guǐ huà)”语出战国·宋玉《神女赋》:“既姽婳於幽静兮,又婆娑乎人间。”意为:“姽婳”者,女子既娇美娴静,又勇武善战之谓也。 贾政思及祖宗们虽皆深精学业,也不曾发迹过一个,看来宝玉亦不过如此,况母亲溺爱,遂也不强以举业逼他了。又要环兰二人举业之余,怎得亦同宝玉才好,所以每欲作诗,必将三人唤来对作。 说话间,宝玉、贾环、贾兰叔侄三人已来到书房,贾政命他们三人各吊一首,谁先做成者赏,佳者额外加赏。 贾环、贾兰二人,近日当着多人皆作过几首了,胆量愈壮,今看了题目,遂自去思索。一时,贾兰先有了。贾环生恐落后,也就有了。宝玉尚出神。贾政与众人且看他二人的二首。贾兰的《姽婳词》是一首七言绝句,写道是: 姽婳将军林四娘,玉为肌骨铁为肠。 捐躯自报恒王后,此日青州土亦香。 首句即点题:说的就是娴静美好的女将军林四娘。 次句是对林四娘的赞誉:林四娘的肌肤和骨格虽如美玉,但已不是寻常女儿般的柔弱心肠,而是敢于冲锋陷阵的钢铁之躯。 第三句继续赞誉林四娘:林四娘为了报答恒王的知遇之恩,置生死于不顾。 末句是点睛之笔:自从那日起,林四娘的魂灵已成为一种精神,融入了青州这片土地,香气馥郁,流芳百世。 此诗虽过于直白和稚嫩,但节奏和谐,合乎格律。众幕友齐声赞道:“小哥儿十三岁的人,就如此,可知家学渊源,真是名不虚传啊!”贾政笑道:“稚子口角,也还难为他。” 贾兰小小年纪,却能体会姽婳之意,以他所能驾驭的文字来加以描绘,不论是四娘的英武,还是四娘的柔美,以及她对恒王的忠义,都写得恰到好处。我们从诗中感受到他对林四娘由衷的赞赏之情,确实“难为他”了。 温馨提示:本文收集了《姽婳词》赏析之一的历史知识, 赏析的历史知识,一的历史知识,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历史知识
|
毫无疑问,电视节目主持人是当今社会颇具影响力的人群之一。借助大众传媒的影响,主持人成为公众人物。他们的角色因此不同于普通人,而是集社会角色、媒介角色及个人角色于一体的特殊角色。选择了这一职业,不仅仅意味着选择了鲜花和掌声、财富和荣耀,更意味着选择了媒体和社会必然赋予他们的责任。这《红楼梦》第七八回读红品诗词-201《姽婳词》赏析之一文/墨吟筱蕊图:贾兰-《姽婳词》在人们心目中,贾政是个既儒雅又刻板的老学士。他未经科考,皇上因体恤贾府祖上功德,额外赐予主事之衔,又升任工部员外郎。这个官职是个闲差,故贾政在家养了若干
面对一棵大树,一位教授算了两笔不同的账:算法一,一棵正常生长50年的大树,按当时市价计算最高能卖2000元。算法二,从大树生产氧气,减少大气污染,涵养水源,为鸟类与其它动物提供栖息环境的生态效益计算,其价值最低为130万元,该教授的算法二强调了_____。A、事物联系的普遍性B、《红楼梦》第七八回读红品诗词-201《姽婳词》赏析之一文/墨吟筱蕊图:贾兰-《姽婳词》在人们心目中,贾政是个既儒雅又刻板的老学士。他未经科考,皇上因体恤贾府祖上功德,额外赐予主事之衔,又升任工部员外郎。这个官职是个闲差,故贾政在家养了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