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每日鉴赏|宋诗《立冬即事二首》(其一)的历史知识2023-05-06 21:54:18 诗的历史知识,即事的历史知识,立冬的历史知识,一的历史知识,日的历史知识, 刘淑娟 摄 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宋]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注释: 木叶:即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 赏析: 这是宋代诗人仇远的一首立冬诗。仇远诗作,可以用一个“清”字概括:诗语清新,诗境清冷,诗风清瘦。这首诗同样具备“清”的诗性特征,显得清丽淡雅。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一、二句是说,立冬时节,细雨生出些许寒意,寒霜却迟迟没有到来;庭前落叶,半青半黄,在风中自在地翻飞。这是写“立冬之寒”。 “立冬之寒”,一是因为细雨,二是因为落叶。细雨生寒,而落叶知寒。“细雨生寒”是触觉描写,“木叶半青黄”是视觉描写,二者都写出立冬的气候特征,概括性极强。这两句大抵脱胎于唐代沈佺期《古意》“九月寒砧催木叶”之诗境。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三、四句是说,此时距离“十月小阳春”(注:农历十月)没有几天了,不知何处绽放的梅花幽幽地传来一股芳香。这是写“立冬之美”。 “立冬之美”,一是因为“十月小阳春”将至,二是因为梅花传香。第三句与英国诗人雪莱的名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有异曲同工之妙,第四句脱胎于宋代林逋的词句“暗香浮动月黄昏”。“小春”日近是从想象的角度描写“十月小阳春”可期之美,“梅花”绽香则是从嗅觉角度描写立冬之美。 整首诗意境清远,格调淡雅,呈现出很好的艺术审美效果。从表面来看是写立冬之景,实则言立冬之情,景中含情,含蓄蕴藉,读来口齿噙香,心境悠然。 温馨提示:本文收集了每日鉴赏|宋诗《立冬即事二首》(其一)的历史知识, 诗的历史知识,即事的历史知识,立冬的历史知识,一的历史知识,日的历史知识,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历史知识
|
如果说从“文献名邦”牌坊,过原氏民居(书院)到老邮局的“写给未来的一封信”,记录了莆田学子五百年间走过的路。而另有寓意的是:清代“鼓楼”之古谯楼在东,明代城隍庙之兴化府城隍庙在西,咫尺之间却是绵绵一条历史长河,记载着古街的兴衰,也记载着莆田刘淑娟摄立冬即事二首(其一)[宋]仇远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注释:木叶:即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赏析:这是宋代诗人仇远的一首立冬诗。仇远诗作,可以用一个“清”字概括:诗语清新,诗境清冷,
全文共9207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作者简介:张丽,女,山西长治人。河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博士后。美国罗格斯大学语言人类学系访问学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刘淑娟摄立冬即事二首(其一)[宋]仇远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注释:木叶:即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赏析:这是宋代诗人仇远的一首立冬诗。仇远诗作,可以用一个“清”字概括:诗语清新,诗境清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