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


【诗和远方】诗经的诞生,远比我们所想的更有趣。的历史知识


2023-05-06 21:54:18 ,,,,,,,,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1

我停更半年多了,主要是因为最近一直在准备一个行业考试,正当我厉兵秣马,临阵磨枪准备去考试的时候,疫情就像一阵风吹来,考试,就像那枝头的残叶,风起,叶落,考试——取消了。

说真的,如果不是我某天顿悟,瞎鼓捣“知识体系”这个话题,我可能不会回过头来再看古诗一眼。没想到就是这一眼,我便与诗有了这份姻缘。正如席慕蓉《回眸》中写的: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我们教育的最大悲哀是,让我们对所有原本美好的东西,产生了厌倦。诗于我,也没能幸免。求学时期的全文背诵成了我们学诗的噩梦,等到高考结束,我发誓,诗,我们再也不见。

当然,我也不是对诗绝对的万念俱灰。在茫茫诗海,唯一让我对诗留有一丝好感的,便是“汪诗”。因为我发现,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能够组成这么没美妙的篇章。那句“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就如同一剂鸡血,让我义无反顾地选择去偏远的大西北去“取经”。更重要的是,我不用逐个字去翻译,便能读懂其意。这朗朗上口的诗,很容易记住,在我写作文黔驴技穷的时候,总能拎出来一两句,给我这“麻袋”般的文采,绣上几朵“红花”,这便是我此前与诗的一点点瓜葛了。

2

今天我写诗,文雅的说辞,借用高晓松的名句:“我妈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来回答我觉得挺贴切的。尤其是对上班族来说,固定的两点一线模式几乎成了生活的全部。都市生活的压力,让每个人在劳累一天之后,除了刷抖音获得一丝丝乐趣,别无他念。而我,一个倔强的理想主义者,除了在文化的世界寻找乐趣,对于其他事情,几乎不感兴趣,因为其他感兴趣的事情都需要钱。

除了上面自认为有点逼格的说辞之外,我一直在研究一个问题,一个人要学好哪些知识才能在从容地去面对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于是,我便想在诗中一探究竟。毕竟子曰:“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礼,对我这个宅男来说,似乎没救了,但是诗的话,我倒是可以学他三两句,读诗破万卷,装X如有神。万一哪天又要写情书了呢。

说来很有趣,中华有两大母亲河,北黄河,南长江。二者两条河流分别滋养了两颗文化的新星,北《诗经》,南《离骚》。它们虽属远古,但是千年以来,一直点缀着华夏文明的星空。当下我要说的是,便是这北《诗经》。

3

《诗经》的大名不用介绍,我想上过学的都或多或少都背过。网上随便一搜,就能搜到好多关于《诗经》的标签,最出名的便是他是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的开山鼻祖。其实按照文学产生的时间角度,这种定位是没有错的,但是这种标签会给读者一个错觉,《诗经》是一部文学作品。就像我们九年义务教育一样,把《诗经》摘出几篇,当做优秀作文全文背诵。说实在的,如果不是我那天脑子抽风,去琢磨《诗经》,我估计我对《诗经》的认识应该会终止于全文背诵的考题。

从哪个角度去理解《诗经》更合理呢?有一种观点认为把《诗经》当做歌曲来对待比较合适。为何这样说呢,简单来说,《诗经》原本是出于礼乐需要,撰写的一些歌曲唱词。后来天下大乱,礼坏乐崩,这些歌曲唱词由于没有录音设备,逐渐失传,但是这些歌词倒是保留了下来,后来被孔老师发现,重新整理之后,被官方指定为考试必考书目,逐渐流传于世。因此,《诗经》的本源形式是歌曲,后来,歌失传了,我们看到的就只剩下曲,没有了灵魂的《诗经》。

我看过几本现代人写的《诗经》注解,大都是这样的模式:先把诗经夸一番,有多牛,然后开始写流水账,诗经啥时候写的,有几篇,等等,做完《诗经》的自我介绍,就直接开干。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关是个啥,雎鸠是个啥。更有甚者,直接发挥丰富的想象才能,写出一篇言情小说。说实在的,我看了之后,就一个感觉,这些作者是义务教育的佼佼者。

有时候,我也很好奇,上下五千年,为何《诗经》会出现在西周至春秋的这段时间,而不是出现在汉朝时期或者唐朝时期,这是为何呢,是偶然还是必然,如果是偶然的,那同时期的周易,尚书、春秋等大作又该如何解释,它们不期而遇的集中出现在一个时期,而且经历过各种文化浩劫之后,还能在几千年以后,让无数学子背诵得头皮发麻,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生命力,才能让上古时期的声音,空谷回响,震撼千年。我想这其中的缘由绝不是全文背诵这种方式就能参悟的。

4

《诗经》总的来说是一种文化产物,文化产物要归结于产生它的文明。纵观人类的历史,也就经历了三个阶段:狩猎采集阶段、农业生产阶段、工商业生产阶段。这三个阶段划分的基本依据就是人类有保障地获取食物的手段,“民以食为天”,人类的首要问题是生存问题。而《诗经》就出现在这第二个阶段的初期。

在第一个阶段,也就是原始的狩猎采集阶段,时间差不多是在公元前30万年-25万年,到公元前1万年,在这个阶段以前,我们可能还不能称为人,叫做“猴子”跟恰当一点。在这个时间段,我们老先人完成了几件比较牛逼的事,首先是有了自己的语言符号,其次是爬到了食物链的顶端,最后是为了填饱肚子,满世界地游走、打野、发育,史称“大迁徙”,这个迁徙的范围是整个地球。在此之前,我们的老祖宗都生活在今天的非洲大陆。

在“大迁徙”中,有一支队伍来到了今天华夏地界,开启了最早的华夏文明。

据史料记载呀,一万年以前,峡谷里就出现了一些的打野英雄的代表。像我们熟知的在南边元谋县安居乐业的元谋人,北边山顶的洞里修仙的山顶洞人,西边蓝田县瞎溜达的蓝田人,这些是打野高手,他们擅长的是用摔成两半的石头去峡谷打野。可能是因为他们做的打野刀手法太low了,被史学家称之为“旧石器时代”。

5

但是,随着时间推进,推进到距今一万年左右,峡谷的环境变了,要版本升级了。

冰河时代末期,对,就是电影《冰川时代》里那个时代的末期,由于一系列因素,像米兰科维奇力、北大西洋深海通气等等,冰期结束,气候回暖了。这个气候回暖导致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冰川融化了,海平面上升了。天气太热了,寒冷时期,练就了一身抗冻本冷的动物,毛太长,热的受不了,成片成片的倒下。与此同时,植被到时长得挺好的。虽然蛋白质的来源少了,但是,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这些玩意倒是挺充足。就这样,老祖宗一看,这还出去打啥野呀,改行蹲草丛了。为啥呢,因为此时的气候变化明显,这块地方的水果,今年吃完了,明年还能再长出来。与此同时,隔壁老王发现,他之前乱扔的果核,居然有长成了果树,就这样,老王一茬又一茬的种,种出来了一个新时代:农耕文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二个阶段:农业生产阶段。

当然了,这个时代不仅仅是老王种种草就能开启的,主要原因是之前打野的祖先,在长期的生存环境压力下,选择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是旧时代的文明积累到一定程度,达到临界值,在万事俱备的情况下,接着新时代的一缕温暖的春风,送来了划时代的农耕文明,一直持续了几千年。

这群蹲草丛的玩家不用到处游走,平躺着发育,也能发育得很好。就这样,他们闲时间多了,就慢慢地升级自己的装备。这个时期峡谷里的英雄们人才辈出。比如中原新郑裴李岗的英雄解锁了磨洋工的新玩意,石磨盘;南边江浙一带余姚市河姆渡的英雄以特色别墅(干栏式住宅)为众人所熟知,东边山东省章丘龙山镇的龙山英雄一手黑陶瓷堪称一绝,北边内蒙古赤峰红山后的玉猪龙巧夺天工,还被后来的某个银行当logo了。

这个时期,大家空闲时多了,分工也细致了,有一部分英雄也慢慢学会磨洋工,只要洋工磨得好,没有石头磨不了。这些家伙的石头装备比以前精良多了,史学家看了都赞不绝口,后来,干脆以这个给他们命个名吧,就这样,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

6

随着新石器时代出现,农耕文明发展,各地峡谷的英雄们开始圈地盘,抱团来蹲草丛,形成了部落。你一块,我一块,那块风水好,就占那一块。就这样,文明的种子遍地开花。随着时间发展,部落之间人越来越多,就会出现自己内部粮草不够的情况,这样,部落之间就会发生摩擦。但是摩擦归摩擦,历史还是向前不紧不慢地推进着。

直到夏朝出现的前一二百年,很多新石器时期的文明突然沉寂了。原因吗,考古的那帮子还在可劲地挖。就是有一个地方例外,那就是中原地区。这个时候,也是部落之间的摩擦已经不是你偷我一只鸡,我偷你一个桃的矛盾了。而是整建制的征伐和收编了。这种整建制的背后,就是国家形态的雏形。因为只剩下一个战力爆表的英雄了,其他的都是小兵级别的英雄了,史学家就给这个英雄起了个名字——夏。就这样,华夏这支队伍率先进入夏商周时期。

史书记载,夏朝出现了国家形态,有了城市,军队,也是史上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国家。

此时夏朝很强大,强大意味着更多的人,需要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自己地盘有限,那就抢吧,夏王朝就让一群专业人士,专门去抢,这就是战争。其实原始的战争就是为了糊口养家,大家都是从猴子进化来的,都有点血缘关系,哪有那么大的仇恨,如果有,那就是,我饿了。就这样,打打杀杀,夏朝结束了,商代继承了这套江湖规则,继续打打杀杀,继续兼并。

这种兼并模式很残酷,也很卷,卷到什么地步呢?

夏禹时期,一万多个部落;

商汤伐夏桀,有三千诸侯;

到了周武王灭商的时候,“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

打打杀杀,部落兼并,强者存之。但是强大的殷商,四处树敌,终于,有一个不知名的小兵,在某个草丛猥琐发育,直到有一天,揭竿而起,直捣黄龙,灭了商朝,这个小兵就是周武王,西周建立了。

7

强大的殷商为何会被小小的周武王拿下呢,其缘由虽有红颜祸水之说,但这不是主要因素,历史走到殷商,陷入了死胡同。殷商的征伐、造成万人恨,武力解决不了问题,又没有别的好办法解决,打打杀杀的矛盾不可调和,然后历史的规则就是走不下去了就重新洗牌。殷商文化的饕餮纹就是一种标志,商朝走到绝境,人们的精神陷入一种困境。

为何会选择周朝呢?所谓不破不立,当然是周朝能解决当时商朝解决不了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一个靠着战争战胜强大殷商王朝的领袖,马上思考如何用软的手段把大家安顿下来,这是一个重大的思想改变。因为从别人手里武力夺来的江山,按照之前的传统,终究是会被武力夺走的,一种新的制度呼之欲出。当然,好的解决方案不是一下子就想出来的,事情的发展还得一步一步来。

周武王灭商之后,干了两件大事,首先定都镐京,这样一来,自己在最中间,方便大家来开会,当然了,也是最安全的。其次就是立下兄终弟及的制度,之后领了盒饭。

周武王死后,第二代成王即位,由于成王太小。周公摄政,管、蔡、霍造反,周公用三年时间征讨。在完成征讨之后,开始大封建。之前也有封建,但是那时候规模小,几个而已,但是周成王时代的分家,是大手笔。

“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荀子·儒效》

这就是所谓的分封制,分封制就是不要打仗了,大家一心一意搞建设,全心全意谋发展。这种模式类似于现在的一国两制,只不过那个时候是一国好多制。

将地盘分封出去之后,当地发展需要手工业者,需要战士。周人就把殷商很多有用的人才给移民迁过去了,这些人就成为周朝发展的基础。

王朝建立之后,和平了,吃饱了没事干,就开始构建文明。人民慢慢有了自己的追求,于是乎,周人建立了一套礼乐文明来适应这种时代潮流。礼乐文明的成果中,保留下来的结果之一就是大名鼎鼎的诗经三百首——《诗经》。

8

文化的发展和物种大爆发一样,当各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满足之后,就会以一种惊人的方式迸发出现,诗经也不例外。为何是一种迸发,是这个民族,解决了一个重大问题之后,开始构建新生活的时候,大家各自找到各自的位置,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大家开始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构建新生活的时候,精神共鸣产生文学、哲学、历史。尤其是经典文化的产生,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诗经》产生在一个很重要的时代。它的前提是一个文化人群在许多方面达到了最佳精神状态后才可能有这样的创新,《诗经》产生的时代是西周到春秋经五百年的历史。这一段时间是中华文化奠基的时代,是中华文明的形成时代。

从西周到春秋封建制由创立达到顶峰并走向解体,封建制不仅仅是一种制度,是老祖先在解决文明问题上找到的一种方式。由武统,变成文治,我想这其中只有顺应时代潮流,顺应民心的正义之师才会被历史选择。而《诗经》的产生,就像时代的一个缩影,从细节处出雕刻这属于那个时代的传奇。

从那时候起,有一个声音,一直延续到现在: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

公众号:书山之客

B 站:书山之客

知 乎:书山之客

微 博:书山之客

大家都抄来抄去,看着好没意思,我就想写点实实在在的东西。

注:文首的图片选自《诗经析读》,描述的是诗经首篇《关雎》中的雎鸠。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诗和远方】诗经的诞生,远比我们所想的更有趣。的历史知识,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成语大全    www.guotie56.com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