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γ48西北东南: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热而左温……的历史知识2023-05-06 21:54:18 不满的历史知识,南方的历史知识,西北的历史知识,左的历史知识,凉的历史知识,何的历史知识,热的历史知识,天的历史知识, 岐伯在应答完黄帝“三气之纪,愿闻气候”的垂询之后,黄帝又提出了新的疑问。 先附录原文如下: 岐伯曰:阴阳之气,高下之理,太少之异也。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热而左温。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右凉。 一、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 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中国地理以中原为中心,总体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具体而言,西北高而东南低,西北有高楼,孔雀东南飞。西北地势高多山,相对而言,天有不足;东南地势低多水,相对而言,天有有余,是以有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之谓。 左寒而右热,右热而左温。此乃据后天八卦方位而言四时之气,四时之气,春温夏热,秋凉冬寒。以脚踏西北乾位、面朝东南巽位为定位标准,以具象思维视之,脚踏西北乾位,则左足应北方冬寒,右足应西方秋凉,是以“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面朝东南巽位,则左手应东方春温,右手应南方夏热,是以“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为便于理解,特附图如下: 其故何也?黄帝希望岐伯能解释一下其中的缘故。 二、岐伯曰:阴阳之气,高下之理,太少之异也。 此为岐伯总论之辞。 岐伯从阴阳二气交织的角度解释说,地理有高下之别,则气候亦随之而差,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岐伯讲:“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气用有太少之异,则化洽有盛衰之别,如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春为少阳,则有温气;夏为太阳,则有热气;秋为太阴,则有凉气;冬为少阴,则有寒气。总之,地理之高下,阴阳之太少,皆能致气候有寒、热、温、凉之不同。 三、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热而左温。 此句和下句乃岐伯分论之辞。 东南方,阳也。东南巽位,为地户。东南巽位与西南坤位连线,乃太阳行至南回归线时的折而复返线,时当冬至,冬至一阳生,太阳与此日从东南巽位升起,是以“东南方,阳也”。 阳者其精降于下。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地气为阴,天气为阳,天地交泰,阴气升而阳气降,东南地势低下,是以“阳者其精降于下”。 故右热而左温。以四时而论,阳有太少之异。面朝东南巽位,少阳为春温而居左,太阳为夏热(暑)而居右,如《素问·至真要大论》岐伯讲:“阳之动,始于温,盛于暑。”阳精下降,则阴气上升,阳气有余,是以“故右热而左温”。 四、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右凉。 西北方,阴也。西北乾位,为天门。东北艮位与西北乾位连线,乃太阳行至北回归线时的折而复返线,时当夏至,夏至一阴生,太阳与此日从西北乾位落下,是以“西北方,阴也”。 阴者其精奉于上。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地气为阴,天气为阳,天地交泰,阴气升而阳气降,西北地势崇高,是以“阴者其精奉于上”。 故左寒而右凉。以四时而论,阴亦有太少之异。背朝西北巽位,太阴为秋凉(清)而居右,少阴为冬寒而居左,如《素问·至真要大论》岐伯讲:“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阴精上奉,则阳气下潜,阴气有余,是以“故左寒而右凉”。 未完待续…… 温馨提示:本文收集了γ48西北东南: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热而左温……的历史知识, 不满的历史知识,南方的历史知识,西北的历史知识,左的历史知识,凉的历史知识,何的历史知识,热的历史知识,天的历史知识,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历史知识
|
诗词成语·自生自灭白居易IrwinzhangIrwinsz2022-11-1100:03发表于广东收录于合集#成语39#白居易28#诗人73#诗词338#文化309自生自灭成语释义:自生自灭:意思是自然地发生,生长,又自然地消灭;形容自岐伯在应答完黄帝“三气之纪,愿闻气候”的垂询之后,黄帝又提出了新的疑问。先附录原文如下: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岐伯曰:阴阳之气,高下之理,太少之异也。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热而左温。西北
岐伯在应答完黄帝“三气之纪,愿闻气候”的垂询之后,黄帝又提出了新的疑问。先附录原文如下: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岐伯曰:阴阳之气,高下之理,太少之异也。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热而左温。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