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甲戌脂批“借省亲事写南巡”怎么理解?的历史知识2023-05-06 21:54:18 理解的历史知识,理的历史知识,解的历史知识,省的历史知识,写的历史知识, 甲戌脂批在“元春省亲”一文中有一句“借省亲事写南巡”,请问怎么理解?
答案:“元春省亲”隐写了“康熙南巡”,尤其是“康熙第一次南巡”。 康熙在位期间,曾先后6次到江南巡游,分别是在1684年、1689年、1699年、1703年、1705年和1707年。如果对比元春省亲时的“游园赐匾额”过程和“康熙第一次南巡”的详细过程,我们就会发现,二者的“流水账”有极高的吻合度: (1)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二十八日,康熙离京抵永清县南哥驿,途径霸州、河间、德州南关、平原县七里铺、禹城县二十里铺,并于十月初八日抵达济南府。十日到泰山,十月十八日到宿迁,十月十九日至桃源县,十月二十日至清口。然后,又登舟过清江浦、淮安府、宝应、高邮、扬州、镇江、苏州、无锡、江宁、镇江、苏州。十一月十七日抵达曲阜,二十八日返抵京城南苑,二十九日回到宫中。元春省亲时“一步一景”的情形与康熙巡游过程很是相似。康熙南巡少不了走水路,船显然是不可或缺的标志性交通工具,相应地,贾府也给元春准备了游船。 (2)康熙巡游之时喜欢对景题字。例如:康熙在游趵突泉时,咨询地方利病,民风土俗,临泉览视久之,题“激湍”二字;在祀泰山之神时,复书“云峰”二字,令磨崖勒石;渡扬子江,登金山,游龙禅寺,书“江天一览”四字;在曲阜孔子庙,于大成殿行三跪九叩礼,亲书“万世师表”四字。这与元春省亲时题词匾额的情节很类似。 (3)康熙第一次巡游的主要目的是视察黄河北岸工程。在费县探沂地方,康熙召见靳辅,勉励其修治黄河早告成功,并赐以御制《阅河堤诗》,这暗合元春省亲时游完大观园之后所题之绝句。康熙谒明太祖陵,亲作祝文,过明故宫,作《过金陵论》,这暗合元春拟作《大观园记》并《省亲颂》等文。 (4)在游“舍身崖”之时,康熙曾说:“愚民无知,惑于妄诞之说,以舍身为孝,不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故曾子有临深履薄之惧。且子既舍身,不能奉养父母,是不孝也。”这暗合元妃向其父贾政所说的话:“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得遂天伦之乐;今虽富贵,骨肉分离,终无意趣。”以及元春离别时的不舍之情,拉着贾母王夫人的手不忍放,再四叮咛:“不须记挂,好生保养!” (5)在苏州府,登虎丘,观当地风土,以其“尚虚华、安佚乐”,康熙曾对侍臣曰:“为政者当使之去奢返朴,事事务本,庶几家给人足,可挽颓风。”这暗合元春刚进大观园时所说的话:“太奢华过费了。”以及离开大观园时的叮嘱之语:“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不可如此奢华糜费了。” (6)很多读者都有个疑惑——为什么元春省亲非要安排在晚上呢?笔者猜想,可能作者只有这样写,才能激发读者思考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元春不休息一晚再回宫呢?假如是白天省亲,晚上回宫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读者绝不会思考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之所以元春晚上还要回宫,可能是在讥讽康熙第一次南巡到扬州时,可能是顾忌“扬州十日”的后续影响,担心城内不安全而不得不在城外船上过夜的滑稽一幕。当然了,这一点纯属笔者猜测,但也支持元春省亲隐写了康熙第一次南巡的观点。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红楼梦》中“元春省亲”一文的确隐隐约约地再现了“康熙第一次南巡”的详细过程,只不过是“以小写大”而已。 (以上观点为本人原创,属本人研究成果,已申请著作权保护,如需引用,请务必注明出处,谢谢!) 温馨提示:本文收集了甲戌脂批“借省亲事写南巡”怎么理解?的历史知识, 理解的历史知识,理的历史知识,解的历史知识,省的历史知识,写的历史知识,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历史知识
|
甲戌脂批在“元春省亲”一文中有一句“借省亲事写南巡”,请问怎么理解?答案:“元春省亲”隐写了“康熙南巡”,尤其是“康熙第一次南巡”。康熙在位期间,曾先后6次到江南巡游,分别是在1684年、1689年、1699年、1703年、1705年和
甲戌脂批在“元春省亲”一文中有一句“借省亲事写南巡”,请问怎么理解?答案:“元春省亲”隐写了“康熙南巡”,尤其是“康熙第一次南巡”。康熙在位期间,曾先后6次到江南巡游,分别是在1684年、1689年、1699年、1703年、1705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