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前行解说五不持的古典文学2023-05-06 21:55:15 前行的古典文学,行的古典文学,解的古典文学, 前行解说.五不持 上师观自在 五不持: 在听闻佛法时,如果不舍弃法器三种过患,以及六种垢染,就会出现五种不正确受持上师所讲正法的错误行为。 (五种不正确受持正法的错误行为就是,)持文不持义,持义不持文,未领会而持,上下错谬而持,颠倒而持。 持文不持义:如果仅仅为了词句的美妙动听而受持,却不观察甚深的意义,则如同孩童采集鲜花一样,即推敲词句对于自心无有利益。 有些特别有写作才能的人,对于佛法中精妙动人的词句,十分喜爱,收藏起来,经常阅读,牢记于心,从未思考其中的深奥意义,更没有兴趣利用佛法来对治烦恼。就像小孩子认真努力堆沙砌的房屋,又矮又窄小,也不坚固,根本无法居住,所以这种沙屋没有任何意义。还有,孩童采集鲜花完全是因为好奇和贪玩,等满足了好奇心就玩腻了,花也不再鲜艳美丽,而枯萎了,于是随手扔掉,这样采集鲜花也没有任何意义。同样,以持文不持义的心态听闻佛法,如同孩童玩耍一般,得不到任何功德利益。 持义不持文:如果认为一切文字结构只是泛泛空谈,没有任何实义而轻视词句偏重甚深的意义,这样词句与意义就会互相脱离。 只受持意义不愿受持词句文字的人,必定不重视听闻佛法和思维法义,一味盲目实修。试想如果不闻思佛法,怎么能从道理上懂得法义?若不懂法义,如何生起定解?没有定解,从哪方面着手实修?根本不懂得如何修持。况且,没有定解摄持的修行,都是盲修瞎练,极其容易误入歧途,白白空耗了难得的珍宝人身。 比如不懂法义,没有定解的人打坐修禅定时,获得了灭尽分别念的无分别智慧,于是就误认为自己已经修出了高深境界,获得了解脱智慧。实际上这个无分别智慧,就是阿赖耶,应知阿赖耶是愚痴的本性,为无明所摄,绝非获得解脱的无漏智慧。无垢光尊者说:“阿赖耶之本体是愚痴故为无记法。”麦彭仁波切所说:“如是以此入定方便,虽能生起无分别智慧,然尚未显现证悟体性之智慧,故非正行修法。” 因此盲修瞎练者所修的意义,与上师宣讲的正法词句完全背道而驰,即是词句与意义互相脱离。 未领会而持:如果没有理解了义、不了义以及具有密意的各种说法而受持,则会误解词句和意义而违背正法。 未领会就是不理解了义、不了义以及具有密意的说法。 什么是了义和不了义的说法呢?了义是指真实之义,也就是解脱轮回以及成就佛果的胜义法义,比如人无我空性就是解脱轮回之法,只要证悟了人无我空性,就能从轮回中获得解脱。成就佛果之法,是指包括人无我空性以及如来藏光明在内的圆满法无我空性,所以,凡是宣说胜义无我空性和如来藏光明的都是了义法。 不了义是指非真实之义,是趋向了义的阶梯,也是引导不同根基众生的方便,比如宣说世俗因果,世俗愿行菩提心,出离心,大悲心等法是不了义法。 佛为什么要说不了义法呢? 第一、必要,为了让众生见到世俗名言的实相——万法刹那生灭,从而减轻实执,有这样的意图。 第二、密意,同时还起到次第引导,逐渐成熟根器的作用,比如对于一些实执特别重的人,就必须由粗大的季节变化无常,到细微的刹那无常作次第性引导,如此才不至于误入歧途。 第三、以理妨碍,既然是不了义的说法,那以离一多因等就能破斥。比如佛说“见无常即见真如”,以离一多因分析观察时,所谓的刹那远离一体多体,根本不存在。 即是说,佛宣说不了义法有四种意趣和四种秘密,或者说,不了义法具足必要、密意、以理妨碍三个条件,其中的“必要”就是四种意趣,“密意”就是四种秘密,“以理妨碍”即是在理证面前站不住脚,不成立。 密意有四种,如《经观庄严论》云:“令入之秘密,以及相秘密,对治之秘密,与转变秘密,声闻与本性,如是灭罪业,及说甚深性,四种秘密也。”令入秘密、相秘密、对治秘密、转变秘密,分别是为了声闻放下顾虑而说,为令众生了达无有本性之实相而说,为息灭罪业而说,为避免一些人谤法而将容易理解的法,故意说成甚深、极难证悟,有如此四种秘密。 (1)令入秘密:小乘种性者惧怕大乘连无分微尘都空的法无我空性,佛陀就随顺他们说色法存在的教言,等他们安心进入大乘道修行后,再让他们知道,色等诸法在世俗只是如梦如幻的方式存在,在胜义是无生大空性,如此决定能令他们证悟圆满的法无我空性而成就佛果。 (2)相秘密:相秘密的相,指世俗诸法显现的自相,其密意就是无有本性之实相,佛说一切万法皆无有本性,其言外之意,是说胜义实相,如此能令有缘众生趋入圣道,受持真义。 (3)对治秘密:诸如佛陀考虑到有些人会有释迦佛身材矮小、寿命短暂等,不如其他佛陀的想法,于是说我尔时成为毗卢遮那佛。如此一来,听闻者会理解到释尊与毗卢遮那佛的色身其实是平等一致的,而讲说者的密意是二佛圆满资粮平等、获证法身平等、利众事业平等。 (4)转变秘密:比如有些法明明很容易理解的,为了不让众生对此产生轻视恶心,故意用艰涩难懂的词句宣说,或者以各种含义而说,令听者觉得此法深不可测,极难证悟。 因此,在听闻佛法时,应当正确领会上师宣说正法的了义、不了义和密意,这样才不致于误解词句和意义而违背正法。 上下错谬而持:如果上下错谬而受持,则违反了佛法的规律。即无论闻法、讲法或修法也都会相违正法。 上下错谬是指颠倒前后次第(次序),不懂修行次第,或者错乱修行次第,都是上下错谬而持。比如本论的引导次第就是正确的:首先是引导听闻佛法的方式;接着以人生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之引导令弟子们生起出离心;以解脱利益,依止上师之引导令弟子希求解脱,为了获得解脱正法而如理如法依止具相上师;然后上师引导弟子皈依三宝,发菩提心,集资净障;最后实修上师瑜伽,令弟子的心与上师智慧成为无二无别。 如果引导的前后次第错乱了,就有违反佛法的规律,与正法相违的过失。 颠倒而持:如果意义颠倒而受持,则自相续会因邪分别念的滋生蔓延而毁坏,并且此人将成为佛法的败类。 颠倒而持是指错解佛法意思,比如佛陀宣说的般若空性远离有无等一切边执戏论,但是没有智慧的人却错解为断灭空,堕入无边,于是就认为善恶因果不存在,没有前后世,修行没有功德,不存在解脱轮回或成就佛果之说等等。这样就会令自相续因断见等邪分别而受到毁坏,成为佛法的败类。 所以应当断除这些过患,做到一切词句与意义上下不错谬、以正确的方式受持。遇到疑难或甚多之处时,不应生懈怠而不受持,而应精勤受持。遇到简单或极少之处时,不能认为法义浅显而轻视,应不遗忘而受持。按照上下次第顺序无有错谬正确地受持一切词义。 温馨提示:本文收集了前行解说五不持的古典文学, 前行的古典文学,行的古典文学,解的古典文学,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古典文学
|
前行解说.五不持上师观自在五不持:在听闻佛法时,如果不舍弃法器三种过患,以及六种垢染,就会出现五种不正确受持上师所讲正法的错误行为。(五种不正确受持
导语:我们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很多出名的古诗、书籍以及有名的一些词语都流传下来,对于我们后人来说无价之宝,任何东西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此外在古代一些有名的俗语流传下,例如:“吃饭大汗,一生白干”“人睡三绝命比纸薄”,这前行解说.五不持上师观自在五不持:在听闻佛法时,如果不舍弃法器三种过患,以及六种垢染,就会出现五种不正确受持上师所讲正法的错误行为。(五种不正确受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