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首页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 成语故事 看图猜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ABCD式的成语 文化百科
分类: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首页 >> 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


从治国到安邦 ——朱然将军的成长历程的古典文学


2023-05-06 21:55:15 ,,,,,,


从治国到安邦

——朱然将军的成长历程

文/游文畅

一、朱然家世

朱然(182—249),字义封,三国时期丹杨故鄣县人,即今浙江省安吉县人。朱然本姓施,因为舅舅朱治多年无子,由孙策作主,命丹杨太守以羊酒为礼,招年仅十三岁的施然远赴吴郡,并且孙策“优以礼贺”,让其过继给舅舅朱治为养子,改姓朱。

案沙鸥《补考》,民国26 年《施氏宗谱》载,朱然曾祖为施延:“延公,字君嗣。由鄣县避地居吴郡海盐,即古吴兴地……东汉安帝延光元年,诏拜侍中。二年,安帝欲废太子,公力谏之。及顺帝即位,进拜太尉。后死于党锢。”施延有三子,崇、咸、憲。施憲即朱然祖父,“初董卓闻其贤,有异才,欲引为心腹,俱避匿不出。至汉献帝初平三年,王允诛董卓,奏显先贤施延等之嗣,故兄弟三人皆封拜郡守”。施憲有一子施良,为朱然之父,“始居于吴,官至尚书。妻,吴大将军朱治之妹(应为姊)。”朱然之父施良有四子,槔、梓、桐、椿。“槔名煦,字春和;梓名熙,字春霭;桐名焘,字春长,任益阳令;椿名然,字春龄。”所以,朱然有三个哥哥,在家排行第四,谱名为椿。“字春龄”与朱然墓出土木刺“故鄣朱然再拜问起居字义封”所记有异,应初字春龄,后字义封,或者过继给朱治之后更字义封。

朱然过继后便留居在吴郡,与少年时的孙权“同学书,结恩爱”,就是说他们是同学,也是玩伴,并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孙权少有大志,《江表传》说他生来就有贵相,少年时就“仁而多断,好侠养士”。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少年时朱然也一定是个侠肝义胆、有勇有谋、临危不乱的人中龙凤,不然也不可能同少年英雄孙权成为亲密的好朋友。但是,就连曹操都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少年英雄孙权,恰恰在看他亲密的同学兼朋友朱然时看走了眼,他应该是把他的少年小伙伴归之于一名能治理一方的能臣显宦,并没有当作一名能安邦定国驰骋疆场的战将。

二、初仕余姚

当年孙策骁勇善战,所向披靡,并且治军严谨,所以江东百姓多有归心,皆唤为“孙郎”;但由于东汉末年社会黑暗,军阀连年混战,地方豪强割据一方,故“深险之地犹未尽从”。到建安五年(200)孙策去世,孙权统事,更是“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孙策的突然去世,使得孙权18岁就担当重任,统领江东,虽然张昭、周瑜等委心扶持孙权,孙坚、孙策的故旧老臣也都忠心耿耿,但很多宾旅、寄寓的英豪都还在持观望态度,以自己安危为意,见机行事。当时东吴所占有的州郡中,丹杨郡太守吴景,是孙权的舅舅,吴郡太守朱治是孙坚旧部,豫章太守孙贲是孙权的从兄,孙策自领会稽郡,另有庐陵太守李术。孙策死后,孙权为会稽郡太守,因孙权在吴,会稽郡等于说没有太守。庐陵太守李术不肯事权,并且招降纳叛,孙权写信去要人,李术说:“有德见归,无德见叛,不应复还。”好在庐陵在吴郡上游,因为战事,孙吴大军也都布置在长江一带,因此很快就平叛了。但是丹杨郡和会稽郡因为深入山地,当时最主要的流寇“山越”就活跃在这一带山区,常常就攻州掠县,孙吴政权深受其滋扰。虽然江东各郡太守大多是孙权的自己人,但当时真正安定的只有孙吴政权所在地的吴郡。当时孙吴主要的战场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主要防备北方和中游的割据势力。后方的山贼虽一时不能成就大气候,但不断骚扰也是一个头疼的事情。虽然前方有周瑜等一批名将,身边有张昭等一批谋臣,但后方缺乏像朱治、吴景那样的贴心人,这时孙权想到了自己的同学、初出茅庐的朱然,便任命朱然为余姚长。朱然与孙权同庚,当年也不足18岁,正史上说的19岁,是指虚岁。

显然孙权的用人要比诸葛亮小心谨慎得多。诸葛亮仅凭马谡夸夸其谈就让其独当大任,少年孙权虽然与朱然“同学书,结恩爱”,对朱然的为人、秉性和才能也应该十分了解的,但他让朱然走的路却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在他的眼里,朱然应该是一位治理一方的封疆大吏,而会稽东部的余姚治邻江津,北背巨海,秦始皇南游会稽,就取道这里。当时余姚属会稽郡,县境有一半属于勾余之山(四明山区),深涉险地,是“山越”比较活跃的地区。孙权虽为会稽郡太守,但不过是挂名而已,会稽郡的实际管理者是老臣顾雍,顾雍虽然老成持重,有很强的治理地方能力,但带兵打仗、剿灭“山越”好像在志书里没有记载,所以他的治理也只是守成而已。

三、平定“山越”

朱然到任后,先取守势,他见在姚江北岸构筑城池能控扼吴越,遂修筑了余姚历史上最早的城池,也就是北城。因为他体恤民力,城池筑得不大,就是如今姚江以北、候青江以南、舜水路以东、中山路以西的区域范围,周长不过200多步,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衙门、兵营、教场、学宫等样样具备。城池筑好之后,朱然进退有据,不仅治理地方的才能显现,而且也使得南部山区的“山越”不敢妄动,因此孙权闻说十分高兴,马上调任他到会稽郡治所在地山阴县,并且“督五县”。

当时朱然的官职是山阴令,加折冲校尉,“令”同“长”是有区别的,一般大一些的县最高官员称为“令”,小一点的称为“长”,孙权一开始也是阳羡(今宜兴)长。从加封折冲校尉的官名来看,朱然当年在余姚和山阴是肯定带兵平定过南部山区的土匪或叛乱过的。所督的具体的五县除山阴外已经不详,但从对他后来的任用来看肯定也是一些“山越”匪乱比较厉害的县。朱然的军事才能也正是在平定这些“山越”的过程中显现出来,孙权应该是大出意料且又十分欣喜的,因为“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授兵二千人”。孙权不仅感到很惊奇,还单独设立了一个新的郡,让他当太守,并配备一支2000人的军队,这在当时也是绝无仅有的。新郡设立后,碰到山贼盛起,朱然就带着这班人马去平定叛乱,旬月而定,只一月就很快平定了叛乱。

四、烽火征途

朱然从此便走上了带兵征伐的烽火征途,本传中对他建安二十四年(219)之前的具体年表没有详细记载,只有“曹公出濡须,然备大坞及三关屯,拜偏将军。”根据《三国志·吴主传》:“(建安)十六年,……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建安)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所以朱然驻军濡须,并且因功拜偏将军应该是在建安十八年(213)。“濡须,三国时古城,位于现安徽省无为县城北边,东南孙权曾建有濡须口,为战时港口,吴太守朱然曾镇守此地”(安徽无为县濡须口简介)。濡须口接巢湖,通长江,是当时的战略要地,这一年朱然32虚岁,是朱然初次来到战争第一线的确切记录,从此朱然便一直身处前线。这之前发生的最大一次规模的战争“赤壁之战”没有提到朱然,赤壁大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208),估计这一年孙权交给朱然的主要任务还是以剿灭“山越”稳定后方为主,因为只有稳定的后方保障供应,才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有考证说分丹杨郡置临川郡以朱然为太守,是孙权考虑到当时的丹杨太守孙瑜手下兵力过万,防止他拥兵自重的结果,若是如此,朱然任临川太守应该在建安十年(205)左右,因为建安九年(204)孙权弟弟孙翊当时为丹杨太守,因为“性峭急”而为左右所害,孙权以从兄孙瑜代翊。

朱然时运真正迎来转机的是在建安二十四年(219),这一年朱然38岁。他随同吕蒙讨伐关羽,别与潘璋在临沮截断关羽退路,擒获了关羽、关平和都督赵累,终于因功拜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这样一来,朱然就成为安吉县境内有正史记载第一个被封侯的人物。后来吕蒙病情严重,孙权问吕蒙:“卿如不起,谁可代者?”吕蒙回答说:“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吕蒙死后,孙权就给朱然符节,镇守江陵。从虎威将军吕蒙临终的举荐我们可以知道,朱然到前线之后,虽然没有独当一面独立领导决策较大的军事行动,他跟原来一样,仍然保持低调行事,但他果敢机警的良好军事素养已经在战争中逐渐体现,并得到了虎威将军吕蒙的认可,欲委之以前线统帅的地位。孙权虽然最后没有让朱然担任前线军事统帅,但将最重要的荆州事务全权委托给了他。

黄武元年(222),刘备为报东吴擒杀关羽之仇,举兵攻打宜都,这在《三国演义》里被夸大为刘备举兵70万攻打东吴,虽然没有70万,据史料推算刘备军队大概有10万左右,而东吴集结的部队大概6万左右。刘备开始在吴军兵力未曾集结的情况下直逼固陵,接连攻下巫县、秭归,陆逊、李异、刘阿等人被迫撤退至夷陵坚守。刘备主力到达夷陵境内猇亭,缘山前后结营50余座,与陆逊军队正面对峙,陆逊利用夷陵江岸峭壁林立、地形复杂的特点与刘备相持。如此僵持七月之久,至闰六月时,刘备“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此时梅雨季节已过,天气高温干燥,适合火攻,陆逊便火烧连营,进行反攻。在陆逊指挥的大反攻中,朱然负责“破备前锋”,他督领五千人与陆逊、韩当在涿乡大破刘备,攻破刘备前锋,接着又截断刘备后路,刘备“仅以身免”,退还白帝城。这次战役史称夷陵之战或猇亭之战,朱然因此役拜为征西将军,封永安侯。当时徐盛、潘璋、宋谦都上表说刘备一定可擒,建议追击,扩大战果,而朱然与陆逊认为曹丕大举结合军队,表面上是帮助东吴讨伐刘备,实际上是心怀叵测,建议召还大军。没过多久,魏军果然出击,东吴三面受敌。

黄武元年(222)九月,曹魏遣三路大军攻打东吴:东有曹休、张辽、臧霸出洞浦口;中有曹仁攻濡须坞;西有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江陵。这三条战线其实有虚有实,魏国的主要目的是想要夺取战略要地江陵,从而控制荆州,但却遇到朱然镇守江陵。曹真、夏侯尚、张郃等将攻打江陵,魏文帝曹丕亲自到宛城增援。孙权派孙盛率领一万人协助朱然防守,在江陵外围建立围坞,作为朱然的外部救援。张郃率兵进攻,孙盛无法抵挡,马上退兵,张郃便驻军州上,使朱然与外援断绝。孙权又派遣潘璋、杨粲等将兵解围,但依然失败。双方相持将近半年,当时城中守兵很多都患上了水肿病,有战斗能力的只剩下五千人。曹真等筑起土山,开挖地道,造起箭楼逼近城墙,箭如雨下,将士们都大惊失色,而朱然毫无惧意,激励将士,还趁敌军出现漏洞时攻破敌人两个军营,狠狠打击魏军的士气。江陵令姚泰率领军队防守北门,觉得城外敌军众多,城中守兵少,粮草将尽,趁机与敌军勾结,图谋作为内应。准备要投敌的时候,奸计被朱然发现,于是朱然按军法处斩了姚泰。魏军久攻不克,不得已退军。这也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一次防守战,朱然从此名震敌国,他也因为此役而被改封为当阳侯。

五、吴国干城

魏国后期,魏文帝去世之后,吴魏之间魏国转为守势,而这一时期朱然成为吴国最主要的战将,发挥着最主要的作用,所有上规模的对外战争几乎都参与了。他自己多次率兵争夺柤中(今湖北南漳县),战勋卓著,他临危不乱、胆守有余的优秀军事素养更是得到充分体现。有一次他的部队都四出作战了,这时魏军将领带着好几千人的队伍来攻打朱然,朱然来不及召回军队,仓促集中身边的800余人与魏军作战,结果打得好几千魏军落荒而逃。朱然多次救吴军于危难之中,孙权攻合肥,朱然和全琮为左右督。有一次孙权带兵攻打石阳(今湖北黄陂西),部队回军的时候,令潘璋等断后,夜晚在魏军的追击下,断后的军队引起了骚乱,潘璋无法阻止,朱然立即回救,赶走了魏军,等大部队走得很远时再慢慢回撤。孙权晚年,吴国对外可以说是穷兵黩武,孙权虽然经常带兵出征,但大多是无功而返,只有朱然领兵出战屡次得胜,“出辄有功”。大将军陆逊死后,朱然更是成为吴国军队的统领,成为吴国倚仗的干城,被封为左大司马、右军师。

六、历程浅析

朱然将军最后位极人臣,纵观朱然将军的成长历程,我认为有以下的各种因素影响和左右着他:

首先,朱然将军从小就聪明伶俐,惹人喜爱。朱然小时,舅舅朱治一家迁居故鄣县已经30多年,根据古人崇尚生育、合族聚居的特点,朱治一门肯定不会是独子,他可能有很多亲或堂的兄弟姐妹,那应该有很多的侄子或外甥,绝对不会只有朱然一个人。朱然过继给朱治的时候,朱治已经39岁了,他姐姐肯定不止39岁,朱然又是她的幼子,应该是十分地宠爱。朱治也肯定知道姐姐宠爱朱然,那朱治为何在众多的子侄辈中单单挑选了朱然而夺人之爱呢?除年龄因素外,唯一的解释就是朱然从小十分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所以他的舅舅早就想要把他收为养子,只是没有机会启齿。朱治对收养朱然是十分重视和期待的,他亲自向孙策请求,孙策亲自命丹杨太守以羊酒为礼,十分隆重。当时的丹杨太守吴景是孙策的舅舅,按理这种事是不该用行政命令的,但孙策把他上升到国家层面,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可见他也是充分理解朱治这一心情的。这都反衬出朱然小时候在舅舅心里的地位,反衬出朱然从小就出类拔萃,非同一般。

从朱治一生的行事和经历来看,他目光长远,洞察细微,眼力十分精准。他虽然长年征战在外,但一眼就能看出朱然远大的前途,看出他过人的天资禀分,他是最早发现朱然有非凡才华的人,朱然也最终证实了他看到的确实不错。

其次,朱然为人处事十分低调,就连他亲密的同学都没有发现他的“内行修洁”,没有发现他潜藏的军事素养。外表有点文弱的朱然,肯定还是一位谦谦君子,所以就连跟他同学多年,并且关系还很亲密的孙权,都没有发现在朱然文弱的外表掩盖下,却有着铁一样的意志和一颗强大的内心。到孙权统事时,他首先给朱然安排的是余姚长这么个位置,他也许认为朱然能够作为一名治理地方的能臣,能够逐渐把他培养成为协助自己治理国家的帮手。但是当时正是烽烟四起、战火纷飞的年代,治理国家虽然重要,但镇守四方,安定国家才是最迫切的,所以当朱然的军事才能显现的时候,孙权真是大喜过望。孙权甚至有点怀疑,跟自己同学了这么多时间,竟然没有发现朱然有这样杰出的军事才能,“权奇其能”,所以马上分出一个郡,让他继续剿灭“山越”,安定后方。

朱然自然能够成为他的心腹,这一点经过多年同学,孙权是深信不疑的,朱然的赤胆忠心,谦虚守信的良好品质,品学兼优的同学印象,孙权确信是可以倚仗的。但既是心腹,又可以充作爪牙的,那就很难求了,当朱然的军事才能显现,孙权已经明白,他所求的人才就在眼前,所以他喜不自胜。他甚至都有一点不舍得让他去冒险,极其谨慎地使用这颗棋子,所以在赤壁大战的时候,他没有安排朱然到前线,仍然是让朱然稳定后方,也许他是把朱然作为他万一失败后退守的根本,或者仍在等待时机把朱然这块好钢用在最需要的刀口上,或者他担心朱然没有参加大战的经历,怕他万一有所闪失。从吕蒙临终举荐朱然接班,但孙权并没有这样做,也能推测孙权不想把他放在风口浪尖,对朱然十分珍惜和爱护。

再次,朱然谨慎周密,从军后仍然稳扎稳打,不求名利。东吴群星荟萃,战将如云,朱然同孙策、周瑜、陆逊等一些少年就锋芒毕露声名远扬的将军不同,他从32岁到前线,一直到38岁协助潘璋擒获关羽,再在夷陵之战中脱颖而出,终于功成名就,此前他在后方已经默默干了十多年。到他41岁镇守江陵,被魏军围城6个多月,最终逼退敌军,威震敌国,这前后一步一个脚印,经历了将近十年时间。以朱然的军事才能,他应该也能够在军队里很快扬名,但朱然谨慎小心,不求冒险,他也是尽职尽责,把国家的安全放在首位,而不急躁冒进。我们可以看出朱然一直就是淡泊名利的,不邀功求赏。另外一个孙权可能本着对他的爱护,没有把他放在最前锋,而是让他多加历练,精雕细琢,所以朱然大器晚成。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朱然:“(朱然)内行修洁,其所文采,惟施军器,余皆质素。”朱然除了对兵器的追求精益求精外,其余各个方面都十分朴素、随意,这也是我们安吉人勤劳、节俭甚至有点吝啬的品质的根源。所以一般人是看不出朱然过人的胆识和优异的军事素养的,加上他生得文弱,并没有高大威猛的外表,除了孙权知道他的才能外,当时军队的将士应该都将他看作很普通的一个人,也许还认为他是孙权的关系户。但是朱然对这一切都不在乎,他主要的任务是安邦定国,不在乎个人名利,所以孙权对他特别放心,也特别器重和爱惜。

朱然的缺憾是不善言辞,也没有生花的文笔,所以威名迟迟不显。朱然终日钦钦,他的心事都在战场,当然没有时间巧言令色,也不会搞些面子工程,他的字很好,但从他的名刺上我们也可以推断他无心为文。《三国志》中仅提到朱然和胡综是孙权同学,孙权同学当然不止这么两人,但孙权当时有心结交并后来倚为股肱的,就只有这两人。胡综是文臣,孙权很多文书都是胡综起草的,胡综文采斐然,留下许多文字,所以在《三国志》中对他着墨很多。孙权对他的这两个同学显然都是知根知底的,两人能够给他派什么用场,他的内心是很了然的,胡综早就被他安排在文臣的位置;朱然勤勉、坦诚、守信,应该是一名能够治理一方的官员(只是朱然优秀的军事才能让他后来感到颇为意外,也让他改变了初衷,最终把朱然锻炼成了一名武将)。年少的孙权崇尚的是文治武功,这两个同学正好可以让他倚为心腹,虽然朱然一开始没有表现出他的军事才华,也没有出色的文采,但孙权仍想培养他成为安定一方的重臣。从孙权最初的打算,我们就能够知道,朱然平时是无心为文的,或者所作难称孙权之意,这成为一桩憾事。

朱然的内向性格起源于他从小的经历,他13岁过继给朱治当养子,只身远离家乡,奔赴吴郡,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故乡,离开了父母身边。母亲也许教导他要处处小心,要乖巧伶俐,要讨人喜爱,不可造次乱说话,再加上随舅母生活,毕竟不比自己的娘亲,所以小朱然终于养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后来朱然又同一些王公贵族子弟生活在一起,舅舅朱治肯定也对他多有交代,所以朱然变成了性格谨慎,说话谨慎的人,这也影响了他的一生。

朱然极其谨慎小心,有时到了过头的地步,这也使得有时对战场形势造成误判。诸葛亮去世后有一段时间,蜀汉同东吴西部边境几位镇边将军沟通不畅,赤乌七年(公元244),朱然听从蜀汉回来的人说,蜀国正在多造战船,修筑城墙,想要联合曹魏来攻打吴国。他和步骘就上书孙权说“事已彰灼,无所复疑,宜为之备”。孙权经过认真分析,他说我们已经同蜀国结盟,我待蜀国也不薄,况且曹魏攻打东吴的时候他们不出兵,现在魏军退回后,他们来攻打我们,这按理是不会的,所以孙权最终无所动作。从这件事来看,朱然对形势的分析和掌控上,还是逊孙权一筹的。朱然的军事风格比较像近代军事家林彪,不打没有绝对把握的仗,不打得不偿失的仗,但也会因此失去一些战机,失去一些战果,这也最终影响到朱然气格稍逊周瑜、吕蒙等名将。当然,朱然的小心谨慎也使得他远离宫廷两派的争端,避免了一些祸端。他的儿子施绩继承了他这一性格,当年鲁王霸想要结交施绩,私自来到他的官邸,准备同他坐在一起促膝长谈,被施绩拒绝,要求按规定的礼节相处,后来太子孙和被废,鲁王孙霸被赐死,施绩也因此免除一场祸端。

参考文献:

1.裴松之注《三国志》,1990岳麓书社;

2.司马光《资治通鉴》,1998岳麓书社;

3.范晔《后汉书》,1996中州古籍出版社;

4.《文选》陆士衡《辩亡论》,2010太白文艺出版社;

5.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1981中文出版社;

6.小说《三国演义》,1994岳麓出版社;

7.余方德、嵇发根《湖州掌故集》,1997三秦出版社;

8.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年9第5期等等。


温馨提示:


本文收集了从治国到安邦 ——朱然将军的成长历程的古典文学, ,,,,,,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成语大全    www.guotie56.com      Sitemap    Baidunews
法律声明:如有侵权,请告知网站管理员我们会在30个工作日内处理。E_mail:ybzzkj  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