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在古代,秀才一年能挣多少钱,为何有的秀才还养活不了一家人?的古典文学2023-05-06 21:55:15 钱的古典文学,不了的古典文学,古代的古典文学,家人的古典文学,为何的古典文学,秀才的古典文学,一家的古典文学,一家人的古典文学,家的古典文学,一的古典文学,何的古典文学,多少的古典文学, 以前听过一句老话,“考中功名那就是老爷了”,而考中秀才就等于改变命运,属于一只脚踏进了老爷阶层。 在古代,秀才虽然只是乡村社会阶级中的下层士绅,但他们往往很受人尊敬,因为一方面他们只要通过下一轮考试,社会地步便能更进一步,与他们打好关系显然更有利于自己在当地立足;另一方面,秀才作为当地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他们通常会在当地从事教学、代写书信、法律咨询、撰写墓志铭、起名字、写对联、修家谱等工作,而这些方面总有一项自家说不定就用上了,所以在县城生活的绝大多数人对于秀才这类知识分子通常都会很尊重。 那么,秀才能够从事的工作种类这么多,他们一年大概能挣到多少钱呢?为何范进在中举前,还会潦倒到连吃饭都成问题? 1、为何有的秀才家财万贯,有的秀才却连一家人都养不活?看看范进就知道了古人跟今天一样,同样一个职业,有的人可以日进万金,而有的人却连养家糊口都成问题,就拿秀才来讲,据《儒林外史》记载,坐馆薛家集的周进每年只有12两的学费收入,而坐馆杨家的虞博士每年却有30两的收入,12两相当于沿街挑着商品售卖的小货郎的年收入,30两则相当于现在给富人小孩子补课的家庭教师的收入,前者仅够温饱,后者妥妥中产阶级。 这两位这待遇在秀才当中也算过得有滋有味的,还有些混得更惨的,如范进,他在考举人前连盘缠都凑不齐,他在向自己岳父借盘缠时,原文是这样记载的:“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这画面感十足的文字,足以让我们脑补出当时的尴尬场面。 同样是秀才,不同的人,能活出不同的姿态,这里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我看来,它跟一个人的性格、能力高低、处世理念、人脉等等都有很深的关系。 在那个“重文”的时代,一个掌握知识的人想赚钱,远比我们现在想象中还要容易:这只取决于他道德水平的高低。 毕竟一个无底线的人,总是能在常人想不到的地方,赚取到巨额财富。 举个例子,科举时代有种恶习叫“送朱卷”,简单来说就是考中的人把自己的答卷刻印出来,然后逢人便送,以收取丰厚的“金钱”回报,这种回报往往取决于对方的家境和人情的厚薄。可别小看这个习俗,多的话,完全可以获得数万的收入。 这种习俗,历来被传统的读书人所鄙弃,有很多读书人觉得自己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而读书,在他们眼中,这种用知识换钱的行为不可取,所以,我们会发现历史上很多有才华的人,日子都过得很清贫的原因就在于这里了: “读书人的身上大多有一种目空一切的清高,这源于读书在让我们的眼界变得更宽阔的同时,也很容易让我们分不清理想和现实,从而产生一种我们比别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错觉。” 生活不是小说,没有那么多激情的故事情节,当我们回过神来,生活还是要继续的,而一名古代的知识分子想赚钱,那可太容易了。 2、古代秀才的收入来源有哪些?秀才一年到底能挣多少钱?作为对读书人的鼓励,古代读书人通过读书参加科举能够获取到基本生活所需的收入保障,对于成绩优异者,朝廷一般会给予“膏火费、例奖以及加奖”三大名目的现金支票奖励,这些奖励都可直接到钱庄兑换。 前面我们说过,秀才虽然只是通过了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的考试,但只要他能通过,那他的社会地位就已然发生了改变,因为这意味着这个人的能力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次,他拥有了更进一步的可能性。 徐梓的《明清时期塾师的收入》中提到,在工资较高、经济较为富裕的北京地区,当时一名普通私塾坐馆老师的月薪是2两银子,一年是24两,而一名有秀才身份的老师,平均每年是四十二两左右,这差距是相当明显。 除了教学学生的学费收入外,一名秀才在自己生活的区域内,往往还会负责一些宗族内部的事物,比如主持宗族活动、修族谱等等,而这些活动通常也会带给他不菲的收益。 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胡廷卿的秀才,他就挺会开辟财路,来维持自己体面的士绅生活的。 胡廷卿做老师的平均收入是每年30—50两,高于一般老师的收入,但胡廷卿并不满足,他利用自己的知识又找了一些别的兼职,包括但不限于:看病、算命、起名字、写书信、法律顾问、主持宴会等等。 他长期从事这些专业性质极强的工作,这也使得他在工作的过程中,除了收到丰厚的报酬,还获得了很高的声望,而这些声望让他每年都能收到乡亲父老送的鸡鸭蛋、猪肉之类的商品,同时这也使得他的身份具有难以替代性。 一些更有想法的秀才,在给别人提供法律咨询的业务过程中,发现了更大的商机,他们一部分人选择给达官显贵做幕僚,为自己将来从政铺人脉,而另一部人则选择了“律师”这条路,相信看过《九品芝麻官》的朋友,对里面的讼师方唐镜一定不陌生,这也是清朝秀才很流行的一种工作。 3、明清时期,一名秀才收入多少才能过上小康生活?在古代,秀才社会地位并不低,只要肯努力,就可以找到很多适合自己的工作。 但要想过上小康生活,这依然是大多数秀才都困扰的事情——物价涨幅远高于工资涨幅。 明朝万历到崇祯年间,米价从0.6两150斤米涨到了1.2两150斤米左右,遇上灾荒年,价格还要更高,比如崇祯十三年,涨到了3.6两150斤; 明代的盐价平均为0.8——1两100斤,鸡、鸭、鱼肉、虾肉、牛肉这些平日里要4到5文钱一斤,猪肉通常贵一些,要7、8文钱一斤,遇上特殊时刻,价格可以涨到十几二十倍。 乾隆年间,每亩良田要7、8两银子,郊区的房子大概50两银子,二三线城市中等档次房价大概四五百两银子,米价、菜价和明朝平常时期大致相当。 …… 聊完了物价,我们来聊聊银钱兑换这些事。 古代的银钱兑换比例,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严格遵循银子兑换铜钱是1比1000的比例,现实中,依据各地银子、铜钱的成色不同,当时银子和铜钱的兑换比例,可能达到1比1000,1比600,1比1400,稳定情况下,明朝时期,北京的兑换比例是1两纹银可以兑换600文铜钱。 换算购买力的话,在时局稳定的情况下,明清时期一两银子约等于现在七八百人民币的购买力。 以当时的物价水平来看,除掉需要缴纳的各种赋税外,光算上柴、米、调料、菜、衣服、水等各类吃穿方面的生活开支,明清时期城市里一家五口一年维持最低档次的生活开支成本为14到16两左右,如果家中有孩子要上学、各种人情来往或者生病等方面的开支,一年大概需要20两左右。 秀才作为明确科举制度的守门员,他们拥有远大前景的同时,也意味着庞大的基数,尤其是在一些文化、经济、政治发达的地区,秀才的数量更是相当庞大了,在这种前提下,一名秀才要想过上小康生活,他起码要在大户之家找到月薪4两以上的工作,才能维持自己的开支。 如果愿意离开一二线城市,月薪二三两的工作足以让一个有稳定工作的秀才过得很惬意了。 感谢大家的阅读,祝朋友们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心想事成,万事如意,觉得文章好的朋友们,记得给文章点个赞,关注一下,每天都会给您带来好文章 温馨提示:本文收集了在古代,秀才一年能挣多少钱,为何有的秀才还养活不了一家人?的古典文学, 钱的古典文学,不了的古典文学,古代的古典文学,家人的古典文学,为何的古典文学,秀才的古典文学,一家的古典文学,一家人的古典文学,家的古典文学,一的古典文学,何的古典文学,多少的古典文学,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古典文学
|
以前听过一句老话,“考中功名那就是老爷了”,而考中秀才就等于改变命运,属于一只脚踏进了老爷阶层。在古代,秀才虽然只是乡村社会阶级中的下层士绅,但他们往往很受人尊敬,因为一方面他们只要通过下一轮考试,社会地步便能更进一步,与他们打好关系显然更
以前听过一句老话,“考中功名那就是老爷了”,而考中秀才就等于改变命运,属于一只脚踏进了老爷阶层。在古代,秀才虽然只是乡村社会阶级中的下层士绅,但他们往往很受人尊敬,因为一方面他们只要通过下一轮考试,社会地步便能更进一步,与他们打好关系显然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