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中国国学经典四书之《中庸》-【第二十四章原文与译文解读】的古典文学2023-05-06 21:55:15 书的古典文学,第二的古典文学,国学的古典文学,经典的古典文学,中国的古典文学,中庸的古典文学,解的古典文学, 作者:潘长宏 2022年11月12日 朋友们要问,《中庸》是本什么书?中国国学中有《四书》那就是《大学》《中庸》《孟子》《论语》。据《史记·孔于世家》记载,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字伯鱼;伯鱼的儿子名叫孔伋,字子思。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是其中一派。荀子把子思和孟子看成是一派。从师承关系来看,子思学于孔子的得意弟子曾子,孟子又学于子思;所以有“思孟学派”的说法。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而成。 《汉书·艺文志》载录有《中庸说》二篇,以后各代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著作相沿不绝。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朱熹的《中庸章句》,他把《中庸》与《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使它成为“四书”之一,成为后世读书人求取功名的阶梯。 朱熹认为《中庸》“忧深言切,虑远说详”,“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之明且尽者也。)(《中庸章句·序》)并且在《中庸章句》的开头引用程颐的话,强调《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著作,“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都是实用的学问。善于阅读的人只要仔细玩味,便可以终身受用不尽。 程颐的说法也许有些过头,但《中庸》的确是内容丰富,不仅提出了“中庸”作为儒家的最高道德标难,而且还以此为基础讨论了一系列的问题,涉及到儒家学说的各个方面。所以,《中庸》被推崇为“实学”,被视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这也绝不是偶然的。 【第二十四章(国家兴亡,必有征兆-原文】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帧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起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第二十四章(国家兴亡,必有征兆-译文】 极端真诚可以预知未来的事。国家将要兴旺,必然有吉祥的征兆;国家将要衰亡,必然有不祥的反常现象。呈现在著草龟甲上,表现在手脚动作上。祸福将要来临时,是福可以预先知道,是祸也可以预先知道。所以极端真诚就像神灵一样微妙。 【第二十四章(国家兴亡,必有征兆-释义】 心诚则灵。灵到能预知未来吉凶祸福的程度,可就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境界了。至于“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的现象,历代的正史野史记载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你说它是迷信也罢,说它是无稽之谈也罢,反正不仅一般人津津乐道,就是正统儒学的经典,不也同样认为这种现象“几乎蓍龟,动乎四体”吗? 其实,撩开神秘的迷雾,这里的意思不外乎是说,由于心灵达到了至诚的境界,不被私心杂念所述惑,就能洞悉世间万物的根本规律,因此而能够预知未来的吉凶祸福、兴亡盛衰。一言归总,还是说到真诚的出神入化功用。 温馨提示:本文收集了中国国学经典四书之《中庸》-【第二十四章原文与译文解读】的古典文学, 书的古典文学,第二的古典文学,国学的古典文学,经典的古典文学,中国的古典文学,中庸的古典文学,解的古典文学,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古典文学
|
蝶恋花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冯延巳词林正韵【第十一部】蝶恋花·北滘花乡波荡漾大中华2022-11-13万亩黄金波荡境。绿叶飘香,展尽浪滔竞。冬暖融融燕舞影。佛陈桥道花丛景。河畔东平株絮顷。美女如云,乡间盛隆兴。村落规划情思靓作者:潘长宏2022年11月12日朋友们要问,《中庸》是本什么书?中国国学中有《四书》那就是《大学》《中庸》《孟子》《论语》。据《史记·孔于世家》记载,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字伯鱼;伯鱼的儿子名叫孔伋,字子思。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是
关于家庭院落的布景,老祖宗已经留给我们后人宝贵的经验。比如卧室的位置,厨房的位置,还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类的建筑格局,都是有讲究的:安装对了心旷神怡,建筑错了让人憋气,而这就是“庭院建筑”的魅力所在。其实,除了建筑格局外,作者:潘长宏2022年11月12日朋友们要问,《中庸》是本什么书?中国国学中有《四书》那就是《大学》《中庸》《孟子》《论语》。据《史记·孔于世家》记载,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字伯鱼;伯鱼的儿子名叫孔伋,字子思。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