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蒙田:隐居古堡20年,写成百万字随笔,给世人留下“生活的哲学”的古典文学2023-05-06 21:55:15 百万的古典文学,留下的古典文学,生活的古典文学,随笔的古典文学,隐居的古典文学,哲学的古典文学,写的古典文学, 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米歇尔·蒙田在法国北部城市巴勒杜克看到一幅西西里国王勒内的自画像,便自问:“既然他可以用蜡笔为自己画像,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用鹅毛笔来写写自己呢?” 于是,自1572年开始一直到1592年逝世,在长达20年的岁月中,蒙田以对人生的特殊敏锐力,记录了自己在智力和精神上的发展历程,陆续写出了《蒙田随笔全集》这部百万字的宏篇巨著,为后世留下了极其“蒙田”式的“自画像”——《蒙田随笔全集》,《蒙田随笔全集》也是世界人文历史上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几百年的时间过去了,但在蒙田的这幅“自画像”前却始终聚集着络绎不绝的读者,他们凝神观望,仿佛看到了自己的面容,而且越看越有趣,越看越有名堂,最后连自己也说不清究竟看到了什么。 《蒙田随笔全集》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蒙田一反前人写作窠臼,另辟新径,不避嫌疑大谈自己,开卷即说:“吾书之素材无他,即吾人也。”《蒙田随笔全集》描绘了蒙田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自我“画像”,它已成为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世界各国正直人的案头必备书籍之一。 时至今日,《蒙田随笔录》在今天仍然有大批的读者,它仍然是今天的我们值得阅读的心灵读物。《蒙田随笔》一版再版,这是其永恒魅力的明证。 当下,在英国就有纳佛尔出版社重印的考登译本,共五卷,非常精美;在法国,科纳尔出版公司正在发行的新版《蒙田随笔》,收入了阿曼古博士用毕生精力搜集到的各种异文,弥足珍贵。《蒙田随笔全集》不仅在全欧洲,而且在美洲和亚洲被广为阅读和评论。 《蒙田随笔全集》不是写给少数人看的,也不是昙花一现,而是那些依然相信人类尊严的人永久而普遍的读物。 《蒙田随笔全集》是十六世纪各种思潮和各种知识经过分析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美称。书中语言平易通畅,摒弃雕饰,在法国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它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随笔式作品的先河。 在西方文学史上,随笔这个体裁发端于古罗马时代,古希腊作家、哲学家、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和古罗马悲剧作家、雄辩家塞涅卡是随笔这一体裁的天花板,这两位正是蒙田最喜欢的作家。 蒙田著作中经常引证他们作品中的章句,文风也受其影响,但在其遣词造句和行文方面显得更加散漫,更像是家常闲谈。读蒙田的随笔,如同在聆听一位智者的谈话,他的心态平和而豁达,他的见解平实而深刻。 米歇尔·蒙田生活在文艺复兴的末期和近代的开端,是站在近代门槛上的第一位文化巨人。稍晚于蒙田的西方文坛,还有两位文化巨人培根和莎士比亚,他们都受到了蒙田的影响。莎士比亚是享誉世界的文豪,培根是名动四方的哲学家,而蒙田在文学和哲学上都是开创新风气的先驱。 1533年,米歇尔·蒙田诞生于佩里戈尔地区距卡斯蒂翁镇四公里的蒙田城堡。他一生主要的生活方式是隐居,最用心做的事是写《蒙田随笔全集》。他在37岁那年即继承了其父在乡下的领地,一头扎进那座圆塔三楼上的藏书室,过起了以写作为主的隐居生活来。蒙田去世前,三卷都已先后出版。 蒙田的祖辈通过在波尔多开鱼行和向英国出口葡萄酒而发财致富。他的曾祖父拉蒙·埃康购置了良田和蒙田城堡。蒙田的父亲是一位贵族,参加过征服意大利的战争,回来时已成为意大利文化的狂热崇拜者。那里,古代的遗迹和文艺复兴时代的创新相互结合,人们颂扬生活的美好和乐趣。他的乡亲对他推崇备至,选他为波尔多市长。 据蒙田回忆,他的父亲不通文学,他想让儿子受到更好的教育;因为拉丁语是学者和文人的通用语言,他就设法让儿子牙牙学语时就把拉丁语当作母语。 在《论儿童教育》一章中,蒙田深有感触地忆及他父亲如何高薪聘请一个德国人当他的家庭教师,那位教师的任务是和孩子讲拉丁语,绝对排斥法语和佩里戈尔方言,这两种语言,孩子是后来才学会的。 在这种情况下,蒙田熟知了拉丁语,并将它视为一种有活力的语言。蒙田很早就能阅读古代经典著作,能用拉丁语写各种现代作品。但他父亲怕他这样下去会落后于其他孩子,就把他送进波尔多的居耶纳中学。那所中学刚由一个叫安德烈·德·戈维亚的葡萄牙籍校长重新改组,他和皮埃尔·埃康非常熟悉,因为他是在皮埃尔·埃康任波尔多市长时获得法国国籍的。 按照蒙田的说法,他是法国最优秀的中学校长。居耶纳中学还有几位出类拔萃的教师:人文主义者布卡南、盖朗特、米雷,他们还是蒙田的一对一辅导老师。 蒙田把自己说成一个思维迟钝、笨头笨脑的学生,他不爱吵不爱动,无精打采,懒惰散漫;他只对爱看的书感兴趣:奥维德的《变形记》,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他“一口气读完了这两本书”;还有泰伦提乌斯和普劳图斯,但当他在布卡南、盖朗特和米雷的拉丁语悲剧中扮演角色时,他就从昏昏沉沉中清醒过来。 后来,他不仅不否认他对戏剧的痴迷,还为这种爱好辩护说:“我很赞成贵族子弟演戏,这对他们是一种娱乐。”他认为戏剧是一种极好的社会娱乐活动,看到喜剧演员威信扫地的样子,感到非常惊讶。如果说他在居耶纳中学所学不多,至少他的判断力未受损害,在那时,他的判断力就很敏锐了。 中学毕业后,蒙田开始学习法律。他先在佩里格审理间接税案件的最高法院当推事,该法院撤销后,他就成了波尔多最高法院的推事。但不久,他对这个职务厌烦了:法律多如牛毛,终于失去了效果,况且,它们的来源并不太严谨,与其说是理性的产物,不如说是因袭习俗。 还有,某些法官出于无知或狂热,常常滥用职权,这也是让蒙田多对法律产生厌倦的原因之一。蒙田在《随笔集》中写道:“我亲眼看到,多少判决比罪犯的罪行还罪恶。” 蒙田当了十三年法官,在这十三年中,他宁愿有负于法院,也不肯愧对良知与事实真相。蒙田有力地抨击酷刑,在这方面,他是孟德斯鸠的先驱。这历时许久的法官生涯尽管令他大失所望,但也使他结识了可爱的人:他和妻子弗朗索瓦兹·德·拉夏塞涅,以及和他的挚友拉博埃西就是在法律界邂逅的。 拉博埃西生在萨尔拉,是法官的楷模。他精力充沛,廉洁奉公,深受斯多葛派哲学思想的影响,他对蒙田的友谊热情真挚,不可替代,他给蒙田带来了后者所缺乏的坚定不移和持之以恒的品德。 如果说从前柏拉图因遇见苏格拉底而从此走上了哲学之路的话,那么,与拉博埃西的真挚友谊则帮助蒙田理解了一种学说,从而增加了他的独立性。受拉博埃西的影响,蒙田对斯多葛式的英雄敬佩不已,不管是奴隶、哲学家还是皇帝,不管是爱比克泰德、塞涅卡还是马可·奥勒留。 1563年,拉博埃西不幸逝世,这独一无二的友谊于是中断,但并没有破灭。拉博埃西的人格仍然指引蒙田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上前进。他遗赠给蒙田的藏书以及他自己写的著作,对蒙田来说既是精神食粮,也是光辉指引。蒙田的首次文学活动,便是出版拉博埃西的拉丁语诗、法语十四行诗及希腊语作品译本。 在《蒙田随笔全集》中,蒙田用整整一章的篇幅来阐述友谊。文中他所写的“因为是他,因为是我”这句话,流露出了他常常掩饰起来的真挚感情,读来令人万分感动。 一五八八年,《蒙田随笔全集》第三卷准备就绪,蒙田的肾结石发作的次数也日渐频繁。蒙田感到自己年迈体衰,于是,他辞掉了公职,过起了退隐生活,并致力于修改和增补他的《蒙田随笔全集》,这是他生存的最终目的。 蒙田把自己的退隐看作是暮年的开始,是从所谓“死得其所之艺术”的哲理中得到启示的,他赞美自由、静谧与闲暇,向往优游恬适的生活。蒙田认为“最美好的生活是过普普通通、合乎人道的生活”。他像他的挚友拉博埃西那样,怀着对天主教的信仰,勇敢地面对死亡。 在《蒙田随笔全集》中,蒙田对写作方式发表了许多中肯的见解,其中有两点很重要,第一是朴实,第二是自由,而这两点也正是他的文风的显著特征。 对于朴实,蒙田说:“任何漂亮的描绘,都会在朴实无华的真实面前黯然失色。”写作要像平常说话那样,既明白易懂,不用生僻字,又平易近人,少讲大道理,蒙田说他只想用巴黎菜市场里说的语言。 对于自由,蒙田非常崇尚普鲁塔克的文章,普鲁塔克的文章东拉西扯,似乎忘记了主题,但蒙田却赞叹道:“那天马行空式的离题,那莫测风云的变化真是美不胜收,越似漫不经心,信笔写来,意趣越浓!” 实际上,蒙田自己更是如此,笔意纵横,没有固定的套路,仿佛经常跑题,整体看下来却有一种天马行空的气势。这样的写法,形散神不散,真正触碰到了随笔写作风格的精髓。蒙田无疑是写随笔的第一流大师,他的文学成就举世公认。 在《蒙田随笔全集》开头,他开宗明义宣布:“读者,我自己是这部书的材料。”整个三大卷《蒙田随笔全集》,就是他研究自己的一个记录。 蒙田说,人们总是把视线朝向别人,朝向外面,而他则对准自己,看自己的里面。蒙田如同一个充满好奇的游客,在自己的内心转悠,看那里的各种风景。 蒙田把观察自己看作人生的第一要务,在《随笔集》中,他把在自己心中观察到的一切如实地表达出来,力求保持其本来面貌。他说:“我是把自己全都展现出来。”他为他是第一个这样做的人而感到自豪。 蒙田指出,描述自己比描述别的事物更困难,但也更有意义。“倘若世人抱怨我过多地谈论自己,我则要抱怨他们竟然不思考自己。”的确如此,如果人们把耗费在交际和事务上的时间分一点给自己,多一些自我思考和认识,生活的品质就一定会变得好一些,这个世界也一定会变得好一些。 “我知道什么?”——这是蒙田的名言,他自己说,他把这句话作为格言,铭刻在一个天平上。如同对人性一样,他对人的认识能力也评价不高,确切地说,不做夸大的评价。 蒙田不相信人凭借理性能够洞察万物的真理,他自己处世做人也决不自以为正确,而他安于如此。智慧在于知道自己无知,这是苏格拉底的教导,而在他身上几乎成为了本能。 蒙田是一个温和的怀疑论者,这种怀疑论在他的全部言行中散发着温暖的气息。蒙田认为,人的无知是必然的。大自然的奥秘永远认识不完,人对自己的精神和肉体也所知甚少。每样事物都有几百副面孔和几百条肢体,我们只能认识其中的一些,没有人能看到全貌。 何况命运还把它的混乱多变带进我们对事物的判断里,使得我们的判断像我们的遭遇一样充满偶然性。无知是人的认识的根本特征,所以不可独断。根据自己认为的可信与不可信,去判断可能与不可能,自己不会做或不愿做的事,就认为别人也不会做或不该做,把自己作为准绳去衡量一切人,这是多数人的通病。 蒙田说,他确立了一个原则,生活有千百种不同的方式,决不要求别人按照和他一样的方式生活。因此,任何意见都不会让他吃惊,任何信仰都不会让他生气,不管与他多么格格不入,因为它们都有其产生的原因和根据。 然而,知道自己无知是难的,你必须走进知识的殿堂,去推那一扇扇门,才知道门对你是关闭的。还要勇于承认无知,蒙田说,世上一切弊端都产生于人们害怕暴露自己的无知。 坦然承认无知的习惯要从小就培养,蒙田表示,他若教育孩子,就会这样做:让孩子习惯于用询问和疑惑的方式来回答问题,宁可他们六十岁时还保持学徒的模样,不要像现在这样十岁时就装出博士的派头。 在《蒙田随笔全集》中,蒙田主张过好平凡的人生,平凡的人生当然不是马马虎虎的人生,要真正过好是不容易的。怎样过好平凡的人生,他的论述十分广泛,但蒙田反复强调的一点就是不要出租自己。一个人首先要认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由此知道什么是自己可以做和应该做的事,那就好好做。 对于每个人来说,把最符合自己天性的事做好,就是幸福。蒙田自己是一个真性情的人,听从自己的天性做人做事,不勉强自己接受不喜欢的东西,觉得这样最快活。世人认为再好的事,不符合他的天性,他就不做,更不会为此后悔。 你应该关心的不是人家怎样说你,而是你自己怎样对自己说。你懂得思考和掌握自己的人生,你就已经完成了一切事情中最伟大的一件。只要你真实的自己完好无损,你就绝不会失掉什么。 蒙田认为,真实的自己是人生一切价值的承载者,丢失了这个承载者,一切价值都不复存在。一个人渴望把自己变成天使,他就是一个傻瓜,因为他自己已经不存在了,谁来对这个变化感到高兴和激动呢? 要不出租自己,关键是摆脱事务和人际关系的控制,让自己享有自由和悠闲。蒙田说:“自由和悠闲,这是我的主要品质。”“我这一生最大的习惯是活得懒懒散散,轻轻松松,从不忙于事务。”蒙田认为,人在社会中生活,人际关系如果处理不好,既会让你不得安闲,还会让你痛苦。 蒙田所讲的处世智慧,貌似消极,其实很实在。人生的烦恼,大半来自有求于人和多管闲事。这样的处世智慧与社会担当并非不相容,他自己做过两任波尔多市的市长,深受市民爱戴。 蒙田说,人生有三种美好的交往:一是知己般的朋友,二是恩爱的女子,这两种都不是想要就能够有的;第三种是与书籍交往,它缺少前两种的优点,但有前两种不具备的长处,就是自己完全能够做主,只要愿意,就可以伴随一生,在孤独时给人莫大的安慰。 蒙田是一个爱读书、会读书的人,关于阅读有许多精辟的见解,比如对于“人为什么要读书”这一问题,蒙田给出的见解是:“我只是在书中寻找愉悦,以便有一种高雅的消遣。” 蒙田表示,他只想安闲地度过人生,没有一样东西是他愿意为它呕心沥血的,包括做学问,不管这是一件多么光荣的事。 因此,在阅读时,他注重的是愉快。他说他每天读书消遣,不分学科,博览群书。阅读时遇到困难,他不为之绞尽脑汁,经过一两次思考,得不到解答也就不了了之。 当然,读书注重愉快,并不是无所用心。蒙田反对的是死抠书本内容,他说,内容本身不重要,能够起到推动自己思考的作用就可以了。 在谈论教育问题时,蒙田把他主张的读书方法讲得更清楚。他说,教师要把伟大的著作家和不同的学说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选择或者质疑。他必须吸收他们的思想精华,不是背诵他们的警句,不要仅仅因为是权威之言就记在脑子里。 如果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真正接受了某种见解,这种见解就是他自己的了,他可以大胆忘记自己是从哪里学来的。真理属于每一个看到它的人,不在于谁先说谁后说,也不在于是柏拉图说的还是我说的。所以蒙田说,蜜蜂飞来飞去采花粉,最后酿成的蜜属于蜜蜂自己,不管花粉是采自百里香还是牛至。 可是,事实上,教育往往是灌输知识,而不是培养心灵。蒙田谈到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时说:“他本该让思想满载而归,却只带回来浮肿的心灵,不是变得充实,而是变得虚肿。” 蒙田特别强调,要警惕不被知识伤害。知识这个东西本身无所谓好坏,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看你天赋如何,还看你怎么用它。人不需要太多知识就能够活得自在,太多的知识会成为负担并造成混乱。 蒙田以博学著称,《蒙田随笔全集》用古法文写成,又引用了希腊、意大利等国的语言,以及大量拉丁语。《蒙田随笔全集》卷帙浩繁、包罗万象,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等等无所不谈,特别是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罗马作家的论述。书中,蒙田还对自己作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使人读来有娓娓而谈的亲切之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 读蒙田的《随笔集》,他主张的读书方法是很实用的,对当下的阅读方式有很多的借鉴意义。闲暇之时,不妨随手翻开其中某一篇,怀着轻松的心情阅读。这样一篇篇读下来,你会发现,你结识了一位多么可爱的智者,而在不知不觉之中,你的心灵得到了滋养和提高。真正重要的是心灵的培养,自我的成长,阅读的意义即在于此。 温馨提示:本文收集了蒙田:隐居古堡20年,写成百万字随笔,给世人留下“生活的哲学”的古典文学, 百万的古典文学,留下的古典文学,生活的古典文学,随笔的古典文学,隐居的古典文学,哲学的古典文学,写的古典文学, 您还可以浏览 成语大全 / 成语造句 / 成语故事 / 看图猜成语 / 三字成语 / 四字成语 / 五字成语 / 六字成语 / 七字成语 / 八字成语 / 文化百科 / 申明:本站文章来源互联网(网站),内容仅供参考,请网友自主判断。且版权归源作者或者网站所有。
古典文学
|
中元节,点亮一盏心灯,问问远在天堂的铁生兄,你的一切可好?我们虽阴阳两隔,天各一方,但你昨天的容貌依稀还在眼前,你昨天的笑声宛如还在耳边……萍乡市殡仪馆2020年8月2日上午,是铁生兄遗体火化的日子。三伏酷暑,阳光晃眼,天气闷热,让每一个参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米歇尔·蒙田在法国北部城市巴勒杜克看到一幅西西里国王勒内的自画像,便自问:“既然他可以用蜡笔为自己画像,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用鹅毛笔来写写自己呢?”于是,自1572年开始一直到1592年逝世,在长达20年的岁月中,蒙田以对
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米歇尔·蒙田在法国北部城市巴勒杜克看到一幅西西里国王勒内的自画像,便自问:“既然他可以用蜡笔为自己画像,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用鹅毛笔来写写自己呢?”于是,自1572年开始一直到1592年逝世,在长达20年的岁月中,蒙田以对